潘震宇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2024年以来,重庆交通执法在服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方面,推出了很多创新举措,打造了系列执法品牌,在优化出行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关爱从业人员等方面也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潘震宇做客新华网访谈间,探讨交通执法如何回应民生关切、助力城市发展。
精彩观点
1

打造四大品牌 服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打造四大品牌 服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重庆是一座典型的超大城市,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巨大。聚焦到交通运输领域,还存在部分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为更好解决问题,总队研究拟定交通运输执法服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1.0版本,探索打造行安我护、渝路畅通、护民强港、质量守卫四大品牌,力求让群众出行更满意,消费者权益保障更有力,从业人员工作更安心,交通企业经营环境更优化。
一是打造行安我护品牌,聚焦道路运输、轨道交通运营执法,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将执法人员派驻进重点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和面对面交谈,掌握真实情况、收集群众诉求、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打造渝路畅通品牌,围绕公路路政职责,以高速公路主通道为重点,督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履行好主体责任,抓好路面隐患整治,规范服务区经营行为,畅通收费站通行秩序,打造一流路域通行环境。
三是打造护民强港品牌,对标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针对群众关注度最高的环保和服务两大领域,一方面抓好重点事项监管,另一方面强化“两江游”等水路客运码头经营服务,助力塑造重庆这座网红文旅城市规范良好的城市形象。
四是打造质量守卫品牌,结合“两小时重庆”交通圈补短板工程,重点抓好项目专业化监管、预防性监管,推动交通项目建设提质提效提速,服务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1

探索试行“交通执法社区服务计划” 方便群众出行

探索试行“交通执法社区服务计划” 方便群众出行
当前,群众出行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早晚高峰打车难、偏远区域公交班次少等。总队根据一段时间摸排发现,学校、医院、景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社区公交运力从数字上看与出行量基本契合,但“合法”且“有效”的运力不足,学生及务工人员集中往返高峰时段运力紧张,“有车无人坐、有人无车乘”现象严重,导致非法营运车辆趁机长期盘踞揽客。
针对这些问题,去年9月以来,总队探索试行“交通执法社区服务计划”,在歌乐山街道高店子、石桥铺街道石杨一等25个社区派驻执法党员干部,倾听意见建议,了解困难诉求,初步形成“执法-社区-居民”协同治理模式。
目前,收集并帮助解决市民出行需求13个,协调新增定制、响应公交线路8条、公交运力59台,新设调整响应公交站点16个,新增区县至主城定制客运车辆15台,设置“滴滴车站”4个,真正为群众出行贡献执法力量。
接下来,总队还将继续紧盯出行形势变化,持续关注群众需求,逐步扩大“社区服务岗”覆盖面,及时打击非法营运苗头,协助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灵活调整公交运力,助力解决更多群众出行难题。
1

打击出租车绕道、拒载等违规行为 保障消费者权益

打击出租车绕道、拒载等违规行为 保障消费者权益
出租车绕道、拒载等问题一直是游客关注的焦点。为打击此类违规行为,去年5月,总队上线出租车“绕道”大数据算法,通过分析出租车的基础数据、订单数据和卫星定位数据,计算出它实际的行驶线路,并与最优线路比对,自动筛选出存在绕道嫌疑的线索。每天通过大数据对全量订单数据(大概日均50万单)进行计算,不仅增加线索来源,也将原来被动投诉转变为主动感知。目前,已通过大数据算法查实963件绕道案件,绕道投诉占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
此外,针对维修领域“小病大修”、驾培领域“学时造假”等投诉,总队成立“行安我护·安心修车”和“行安我护·无忧学车”交通执法流动工作室,公示群众最为关注的常态违法违规行为及维权投诉渠道,选派执法人员作为常驻联络员,为群众提供快速调解等“一站式”服务。
接下来,总队还将设立投诉举报信箱,督促企业公示收费标准、规范合同条款、杜绝使用假冒配件,努力让维修和学车更加规范。
1

打造高速路网“司机之家”体系 为司机群体提供服务保障

打造高速路网“司机之家”体系 为司机群体提供服务保障
根据统计,重庆高速公路上货车流量近21.12万辆次,有3000万余名货车司机常年往返。在工作上,司机群体最担忧的就是无法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路面信息,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增加;在生活上,路途中的休息、用餐、洗衣、洗澡等都极为不便。
为此,去年11月,总队打造方便驾驶员的高速路网“司机之家”体系,联合市交巡警总队、市道路运输中心、市交通建设工会、市律师行业党委和重庆高速集团,组织31名党员货车驾驶员成立重庆高速司机之家党支部,建立联络会议、货车司机联系、以及诉求收集和办理机制,明确“货车司机—党员司机—党支部—上级党委”诉求收集渠道。
同时,在大观、围龙、静观、龙溪、江津等5个服务区设立“同心驿站”,设置休息室、淋浴间、洗衣间、用餐区、阅读区、安全区等,配备微波炉等设施设备,24小时免费为司机群体提供停车休息、淋浴、充电如厕、诉求收集、学习教育等服务保障。
1

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推出更多“一件事场景”

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推出更多“一件事场景”
总队一直将数字执法建设作为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结构重构的关键所在,完成22类数据资源、300个感知资源归集上传,“法治·交通运输打非治违”应用纳入数字重庆建设“一本账”,在超限治理、网约车监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治超一件事”为例,该系统汇集全市149个治超点位数据,并分析形成超限线索。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检测货车982万辆次,涉嫌超限的16万辆次,超限率1.6%;此外还上线“货车超限违法行为溯源”功能,可自动提取治超案件中源头企业信息,通过三级治理中心,派发给住建、应急、城管等源头主管部门,由部门进行倒查,并反馈信息,形成完整闭环。目前,该功能已经贯通全市所有区县,在全国率先形成‘多跨协同、整体智治’的治超新模式,是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数字执法标志性成果。
为加强对跨区域违法网约车监管,总队开发了“高速公路重点车辆监控”应用场景。以全市高速ETC数据为基础,通过导入重点嫌疑车辆的基础信息,对车辆在高速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截至目前,已经利用这个场景核实2.5万辆嫌疑车辆,查处5700多起跨区域的非法营运和网约车违法行为。
接下来,总队还将结合执法实际和社会需要,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数字应用场景,通过数字赋能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治理质效、队伍发展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不断推进执法理念的转变和革新,推动交通执法和服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深度融合。
潘震宇
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