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理工大学士继书香农场迎来一片丰收景象——香菜、上海青、菠菜、萝卜等蔬菜长势喜人,采收工作热火朝天。这片“周周有采收、季季有产出”的高效农田背后,凝聚着重庆理工大学学子将专业所学融入劳动实践的智慧结晶。
为实现蔬菜持续稳定供应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学校数学科学学院学生团队创新性地将数学建模应用于作物种植。针对不同蔬菜的生长周期差异,建立科学的种植周期配比模型,通过精准规划播种间隔、种植面积,结合轮作与错峰栽种策略,成功实现全年均衡采收,最大化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学生团队进行采样分析。
据了解,项目初期,数学科学学院便联合学校低碳化学协会开展跨学科协作,对农场土壤进行系统采样与检测分析,全面掌握肥力状况,并综合光照、水分等环境变量,构建作物生长地块预测模型,为田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农艺+数学+化学”的生产模式,不仅提升了蔬菜产量与品质,也为可持续农业实践探索了新路径。

学生一起采摘蔬菜。
“早上摘的菜,中午就送上了敬老院爷爷奶奶们的餐桌!”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覃渝雯在采收现场分享道,“曾经抽象的建模理论,如今变成了优化种植的具体方法。我真切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也更懂得科学规划的重要性。”
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特色实践育人载体,士继书香农场将数学建模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责任意识,更深化了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跨学科协同机制有效推动了专业优势互补与科研资源共享,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注入动力。未来,士继书香农场将持续优化种植方案,丰富作物品类,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耕种与科研实践,在耕耘与收获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知行合一的实践中绽放光彩。(谭劼)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