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足区经开小学数字教育背后的“四重变身”-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11/12 14:15:23
来源:大足区经开小学

看大足区经开小学数字教育背后的“四重变身”

字体:

  如何以“变身”促变革,借数字之力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重庆市大足区经开小学紧跟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依托大足区智慧教育线上平台的资源与技术支撑,展开深刻思考与持续探索。

  围绕内涵式“变身”之问,经开小学系统性推进硬件更新、软件升级、教研赋能、课堂创新与创客培育,走出以“四重变身”驱动数字教育内涵发展,重构教育生态的特色路径,实现数字技术从“辅助工具”变为“育人载体”,让教师从“技术使用者”成长为“模式创新者”,让学生在数字实践中从“浅层学习者”变身为“核心素养者”。

  智慧送“专递”

  让校园变身“数字乐园”

  在三年级《测量——长度单位》数学课上,依托“专递课堂”教室的全自动录播系统,一键便可全程记录课堂过程,课后还能一键生成教学视频上传至线上平台。

  这样的“课堂画像”,为教师赛课磨课提供了可视化“图谱”,便于他们“靶向”训练,实现教学能力和课堂质量双提升。经开小学还联动大足区邮亭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形成“1+4”专递课堂资源共享联盟,并在2024-2025学年累计输出优质线上课堂57节。

  “专递课堂”,数学教师正在讲解《圆的认识》。

  智慧送“专递”,这仅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冰山一角”。

  经开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黄春梅介绍,学校以智慧教育为发展契机,全面铺开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网络实施配备、校园广播智能化搭建。依托这些数字“基座”,学校构建了覆盖教学与管理的软件矩阵,形成“核心平台+特色工具”的应用格局,实现了教育管理高效化、教学平台多元化、教学资源系统化。

  “学校还利用特色诗词文化,以‘诗词铃声’替代传统电铃,让数字化服务既便捷又充满人文温度。”黄春梅表示,这样的智慧校园便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数字乐园”。

 教研“融数字”

  让教师变身“数字达人”

  数字不仅让校园变身“数字乐园”,更促进教师在教研中融入数字,实现蜕变。

  在录播教室内举行的青蓝工程结业汇报课。

  围绕教师如何变身“数字达人”,推动他们从“会用技术”向“善用技术”转变,黄春梅介绍,学校始终锚定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与市区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将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入教师“教、学、管、评”全流程,致力把他们打造成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学校搭建数字专家资源库,接入大足区“周末名师课堂”专家库,获取直播讲座、备课指导;通过“经开小学教共体”平台,与成员校共享骨干教师资源,沉淀优质课例;鼓励教师以课题驱动,探索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现在,学校已聚焦“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等领域,顺利结题《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互动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基于未来课堂的小学多维互动课堂模式的研究》等多个国家级、市级课题。

  在录播教室里举行的经开学区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

  黄春梅强调,从“借外力”到“谋共建”,学校致力通过数字教研,让教师真正成为数字教育的“创新者”,重构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教师数字教学能力达标率100%,并在数字化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数字化教学优秀案例获奖29人次;蒋艳老师被聘为大足区数字化活动专家库成员;市级层面,在科学素养大赛中获奖225人次、2人在市级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在微课、精品课、周末名师课堂录制等视频类竞赛中获奖75人次。

  课堂“玩跨界”

  让实践变身“新农课堂”

  当教师完成“数字蝶变”,实现内涵式成长,他们会如何“因数施教”,使课堂跨界、实践焕新呢?

  经开小学数学教师李淋淋便是其中代表。她和孩子们在实践基地的“田野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对蔬菜瓜果不甚了解。基于教师的敏锐度,她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后,开启了“我为产品设计二维码”的数学学科项目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跨界创新。

  项目前期,同学们正在劳动基地搜集菜地资料。

  “扫描劳动基地里蔬菜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它们的名字、照片和蔬菜的基础信息了。”李淋淋介绍道,这些蔬菜专属“数字身份证”是孩子们项目实践的劳动成果。过程中,她指导孩子们从前期对二维码的追根溯源、总量计算,再到后期创设情境、设计二维码,让数学课堂变身为与劳育、科技、美术融合的“不止动手,更要动脑”的创意“新农课堂”。

  “除此外,学校数学教师郭建佳还将经开小学特色文化结合智能工具、传统测量工具数学知识,形成了《大足区经开小学幸福耕读园参观线路设计方案》。”黄春梅开心地讲起又一典型案例,生动再现智慧师者如何“玩跨界”,赋新课堂。

  创客“敢折腾”

  让孩子变身“创新小将”

  “目前,‘创客实践’已累计培养‘小小程序员’‘创客小达人’近200人了。”从课堂跨界的“敢实践”,黄春梅表示学校创客同样“敢折腾”,且成效初显。

  经开小学五年级学生刘莀熙在第3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小学技术与物质科学组一等奖。

  经开小学五年级学生刘莀熙的创新实践项目《婴儿床防摔自动报警系统》凭借“实用性强、技术方案成熟”,在第3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小学技术与物质科学组一等奖。

  “我观察到家中亲戚照看婴儿时,常因短暂离开婴儿床,孩子有摔落的隐患。于是,我结合创客室‘智能传感器应用’主题课程,提出了‘设计自动检测婴儿离床并报警的安全系统’的创意。”刘莀熙分享了他的创意由来并表示,创客室教会他把生活中的担心变成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一看到安全隐患,他就会想能否用编程设计防护装置。

  同学们正在创客教室观看3D打印。

  近200名“创新小将”是如何养成的?黄春梅介绍,学校结合小学生认知规律,以“会用科技、善用科技”为目标,设计了“课程+竞赛+实践”的培养路径,让数字技能成为学生的“成长加分项”。

  特别是,依托创客室,学校建立“创客项目导师制”,由骨干教师每周系统指导学生编程、智能设备制作、综合项目开发等创客活动,完整实现从创意构思到作品落地,助力学生“阶梯式”成长。“我们不追求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但希望通过‘敢想、敢试、敢折腾’的氛围,让他们掌握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黄春梅高兴说道。

  她表示,经开小学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开启高质量教育的新篇章。未来,学校将致力于与区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深度协同,探索“AI+教育”前沿场景,推动“数字基因”全面融入育人全过程,输出更具有示范意义的内涵式变身“经开方案”。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