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即将到来,近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结合2025年消费市场新特点,联合发布消费提示:理性消费,防范风险,守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消费渠道选择上,消费者应优先挑选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及官方授权店铺,避免进入无资质“黑店”。切勿点击陌生短信、弹窗推送的高额返利链接或非官方二维码,不随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敏感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引发资金风险。
消费者要提前拟定购物清单,按需理性消费,切不可被优惠等字眼冲昏头脑。下单前确认三大事项:定金退还条件,需截屏留存“无违约可全额退款”条款;价格真实性,警惕先涨后降、虚假折扣,可通过比价工具核查历史价格,拒购未明码标价商品;优惠延续性,换货时与商家书面确认保留原优惠,拒绝商家不合理补差价要求。
购买食品、保健食品、家电等重点品类时,要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健食品销售页面须显著标示提示,无此标识不购,家电确认3C认证与能效标识,核对型号规格与宣传一致性。
遇到侵权行为,优先与商家协商,提出合理诉求;协商无果可拨打12315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川渝消费者遇权益受损,可优先选择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维权,该平台全程线上化且24小时受理,支持传证据、自动匹配商家和解,是高效维权的“线上神器”。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