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能调度?能购买?能跑要?细“数”新型统计数据造假-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1/07 16:58:54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丨能调度?能购买?能跑要?细“数”新型统计数据造假

字体:

  半月谈记者柳昌林

  各类统计数据体现了不同领域和地方的发展态势,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与统计数据直接造假不同,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新型、隐形统计数据造假现象:以会议等形式“调度”数据,相互之间“跑数要数”,用补贴等名义“购买”数据……这些造假方式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其背后是少数领导干部急功近利、虚假浮夸的政绩观作祟,影响政府公信力,亟须纠正。

  统计数据造假花样翻新

  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近年来我国实施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开展常规统计督察,强化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发展成绩,一些地方统计数据造假现象仍有发生,且造假花样翻新。

  ——“调度”数据。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有的地方和部门以调度为名,通过专题会议、坐班督导等形式干预数据统计,层层分解报送虚假数据,有的还冒名编造数据。如有的县区多个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数据“调度”要求,将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园区管委会等,后者又将任务分解到企业或项目单位,若还完不成就干脆冒用企业或项目单位之名报送虚假数据。有企业反映,长期被相关部门要求报送虚假数据。某地选取50家企业检查发现,有40多家提供的统计数据不真实。某工业区为“彰显”产业发展成效,竟将“僵尸企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录,虚报产值。

  ——“购买”数据。基层干部介绍,一些地方的园区受区位、配套等因素影响还处于产业培育期,为体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便加大补贴力度吸引企业入驻,短期内就聚集了一批企业。园区看似招商成效突出,产值等数据好看,但补贴一停,相关企业便“另谋高就”。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还有的地方进出口等数据出现下滑,为保持数据稳定,便用财政资金在异地“购买”数据。“这种买数据的做法是赔本赚吆喝,不如把这些资金真正用在培育产业上。”当地一位干部说。

  ——“跑数要数”。有些数据统计程序严格,不容易造假。为了让数据好看,有的地方就趁着上报前的最后“窗口期”向相关部门“跑数要数”。某地督察发现,有县(区)以拜访、宴请等方式协调相关部门给数据注水,还有上级部门干部利用数据统计管理漏洞“以数谋私”,违规为地方调整相关统计数据。

  政绩观跑偏

  受访专家和干部表示,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但仍出现隐形和新型统计造假现象,主因是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跑偏。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提出的发展目标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层层加码,若完不成,就只能在数据统计上动脑筋,以数据造假谋取虚假政绩。

  如山东威海原市委书记孙述涛为捞取政绩,在任期间多次提高年度经济发展指标,并通过点名批评、加强考核等方式向下传导压力。面对虚高的数据目标,基层干部和企业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于编造数据,导致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严重虚报,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还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地方虽然没有制定不合理的数据指标,但热衷于搞各种评比亮晒,简单以数据、名次来评判工作好坏,这种不合理的考评机制也催生了数据造假。

  “通过评比的形式激发干部积极性没错,但很多工作是无法具体量化的。当全靠数据作为衡量标准时,即便不是为了政绩,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看到别人的数据好看,也会为了面子不得不去造假。”某县一位干部说。

  统计数据造假禁而不止,也与一些领导干部未能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危害性和重要性有关。有地方督察发现,有的领导干部视统计造假为“小事”“小节”,认为做实数据会让老实人吃亏,对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愿改、虚假改。

  正因为政绩观偏差和认识不到位,少数地方对统计违纪违法问题追责问责“宽松软”。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有的县(区)造假责任人被提拔重用,还有的造假责任人被评为考核优秀。

  纪律和技术双管齐下

  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见效快,在扭曲的政绩观驱使下,一旦发现统计造假不易被发现,少数领导干部就容易大做数字统计的文章。这不仅违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更会误导决策,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过分依赖数据考核让基层干部左右为难。部分受访干部表示,数据不好看就说明工作没干好,会挨批评。但如果为了数据亮眼去注水造假,督察检查发现后,又会被问责。

  2023年12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统计造假”纳入违反党的工作纪律有关条款,强化了防治统计造假的制度刚性和纪律约束。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和受访干部表示,统计工作不仅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事关党的作风建设,要从纪律、技术层面双管齐下根治新型统计造假。

  一方面,加强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宣传教育,科学设置反映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机制。除统计数据外,还可从群众满意度、税务等更多维度综合评价地方发展成效,防止简单的“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另一方面,持续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针对隐形和新型统计造假现象,加大数据核查和统计督察,严肃追究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责任,加大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力度。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中更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跨区域、跨领域数据共享,通过数字政务建设减少对统计数据的人为干预。

  (编辑:李力)

【纠错】 【责任编辑:陶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