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26个环节,构建数字化监管闭环 “AI+校园餐智管”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1/01 09:39:35
来源:重庆日报

整合26个环节,构建数字化监管闭环 “AI+校园餐智管”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字体:

  最近,两江新区金渝学校的学生家长程小荣常听孩子说校园餐变好吃了,同学们都能“光盘”。

  今年9月1日起,两江新区在全区82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上线“AI+校园餐智管”平台,对食材从采购到制作的全流程进行监管,既规范了校园餐的管理,也让师生吃得更营养、安全。

  统一采购全程可溯

  “AI+校园餐智管”平台有统一食材库,包含多种肉类、蔬菜、调料等食材,定期更新。学校可实时在线下单,选择所需物品和数量,每天凌晨5点左右,供应商就送货上门。

  为进一步确保食材品质和食材溯源,两江新区要求供货商的送货车辆配备北斗定位、温度计等,送货轨迹、冷链状态通过物联网同步上传到平台后台,实现对供应商定岗、定人、定车、定路线等多方式监管,确保每样食材来源可溯可查,守好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第一关。

  “过去,学校招标、采购、询价、结算等环节,各学校都是各干各的,少数教师还需要‘兼职’食堂食材询价员。”金渝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张勇称,“AI+校园餐智管”平台上线后,从全区学校中抽取有经验的询价工作人员建立询价小组,减轻了教师负担。

  AI“监督”后厨加工

  在两江育才中学校,工作日有近3000名师生用餐。因为有需要住宿的学生,学校提供早、中、晚餐和夜宵,一共4餐,师生一起用餐。肉类、蔬菜等主要食材一天需消耗500至600公斤。

  “我们的验货工作量非常大,过去需要4个人从凌晨5时许一直忙到早上7点左右。”两江育才中学校副校长陆国林说,现在验货工作有了智能助手——平台配套的智能秤。

  记者在该校后厨看到,智能秤有两个摄像头,分别拍摄菜品和验货人。工作人员首先把装菜的塑料筐上秤去皮称重,然后把一筐筐胡萝卜、白菜等搬到秤台上,智能秤立刻显示出蔬菜品种和重量。

  “这样一来,验货可保证账实相符。”陆国林说,过去收到的菜品种类和重量,全靠工作人员手写记账,难免产生疏漏、错误,并且资料不方便保存。现在智能秤自动识别菜品种类、称重,对菜品品质初验、对菜品和验收人员拍照,然后再由学校验收人员复核并电子签名,最后和收货验货信息一起上传“AI+校园餐智管”平台,形成不可篡改的原始凭证。

  同时,在后厨加工间、留样间、库房等重点区域,搭载AI算法的摄像头24小时在线。如果出现工作人员未戴口罩、工具摆放不规范、有虫鼠害等情况,AI算法会通过视觉识别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确保后厨规范操作和食品安全。

  多部门联动打通数据壁垒

  缴费、结算也和过去不同。

  两江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学生的校园餐缴费统一缴至教育局集中管理账户,统一监管。每个月,由学校提交供应商发票送审,“AI+校园餐智管”平台的“AI会计师”和“票证智能核对”算法核对验收数据、库存数据、结算数据和发票明细,完全匹配后才支付,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AI+校园餐智管’平台能够上线,离不开新区管委会的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该负责人表示,在市纪委、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新区纪工委、经济运行局、市场监管局、社发局、公安分局、数建办、治理中心等部门协同联动,贯通了“餐饮安全在线”“民呼我为”等应用,打通了事件流转信息、公共数据接入、感知资源共享等接口,实现了从食材监管到经费运行、监督执法的全面智慧化管理,确保了校园餐的安全、规范与透明。

  记者了解到,“AI+校园餐智管”平台通过系统性流程再造,整合了26个环节,构建数字化监管闭环,实现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继续优化完善“AI+校园餐智管”平台功能,深化数据应用,加强家校沟通,努力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