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老船长陈华安的33年摆渡坚守-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31 10:15:08
来源:石柱县委宣传部

石柱:老船长陈华安的33年摆渡坚守

字体:

  清晨,江雾未散,西沱古镇渡口已迎来第一缕晨光。“渝石客1508”静静泊在岸边,66岁的船长陈华安站在船头,目光掠过江面,一如过去33年里的每一个清晨。

 三代摆渡,情系一江

  “我在船上出生,在船上长大。”陈华安的话语里,流淌着家族与长江的不解之缘。从外公那一代起,他家便与渡船结缘。母亲16岁上船,21岁成为女船长,父亲则是船上的水手。1992年,母亲退休,33岁的陈华安接过舵轮,成为西沱至石宝航线上的新一代“摆渡人”。这一接,便是三十三载。

  “慢点,坐稳了再开船!”每天清晨,陈华安总是笑着迎接赶早的菜农。他帮着提重物、扶老人,待所有乘客坐定,才转身走进驾驶舱。引擎响起,渡船缓缓离岸,船尾划开的水痕,如一条纽带,连接两岸。船舱里,新鲜的蔬菜、金黄的板栗、沾着露水的瓜果,映着菜农淳朴的笑容。这熟悉的烟火气,陈华安已看了三十多年。

  坚守因被需要,安全是永远的承诺

  随着移民搬迁与年轻人外出务工,渡口客源日渐稀少。昔日的二十多艘渡船陆续改行,唯有陈华安坚持了下来。“我要是走了,两岸百姓往来得多绕几十里路。”西沱与石宝隔江相望,水路仅5公里,陆路却长达67公里。这艘渡船,成了两岸百姓出行的“生命线”。

  33年来,陈华安换过4艘船。2019年,他倾尽积蓄购置了能抗6级风浪的“渝石客1508”。“哪怕只有一个乘客,到点必开,亏了也跑!”逢年过节游客增多,他便加开航次,硬是撑起了这条航线。

  “雾大不走、雨大不走、风大不走,不夜航、不超载。”这是陈华安坚守33年的“五不”准则,也是他实现“零事故”记录的基石。不航行时,他仔细保养设备、打扫船舱,救生衣摆放整齐,座椅一尘不染。

  他的守护,不止于渡运。2023年夏,长江退水,他蹚进泥滩搭木桥;2024年秋,村民江边摔伤,他火速驾船送医;2025年夏,货船漂移险情,他配合海事部门拖船排险……“都是应该做的事。”陈华安说得平淡,却令人动容。

 一船连两岸,文旅一线牵

  西沱古镇云梯街,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街”;对岸石宝寨,则有“江上明珠”之称。陈华安的渡船,让“一脚踏两县、一日赏双景”成为现实。今年国庆中秋期间,他创下日均20航次、载客千人的纪录。

  “一边是千年古镇的烟火,一边是长江盆景的秀美,来这里旅游,非常值得!”游客在船上拍照赞叹。而西沱镇沿江社区的金大哥感慨道:“没有这渡船,山货变不了俏货。”

  开到70岁,再退休。江风染白了陈华安的头发,岁月在他手上刻下老茧,却磨不灭他对摆渡的热爱。“跟长江打了一辈子交道,早就分不开了。只要老百姓还需要,我就开到70岁再退休。”

  他的渡船,是交通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载着菜农的希望、游子的思念、游客的向往,也载着他半生的责任与担当。

  长江奔流不息,渡口人来人往。陈华安用33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跨越两岸的“摆渡情”。这情,如江水绵长,在岁月中沉淀,成为一江两岸最动人的风景。(刘涛)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