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管外科门诊,常常有患者因小腿“青筋凸起,如蚯蚓蜿蜒”而前来就医。垫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血管病区副主任朱建伟介绍,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大隐静脉曲张”。作为下肢静脉曲张中最常见的类型,它不仅仅是美观问题,更会从早期“无症状”逐渐发展为肢体酸胀、水肿,甚至出现皮肤破溃,是一种需要重视的血管疾病。
大隐静脉是什么?为何会曲张?
要理解大隐静脉曲张,首先得认识什么是大隐静脉。朱建伟指出,大隐静脉是人体下肢最长的一条浅静脉,始于足背内侧,沿小腿和大腿内侧向上走行,最终在腹股沟处汇入深静脉,其主要功能是将下肢浅表组织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朱建伟进一步解释,大隐静脉之所以会曲张,根源是“静脉瓣膜功能失效+静脉壁薄弱”的双重作用:静脉内有单向开放的“瓣膜”,像“阀门”一样阻止血液逆流。当先天瓣膜发育薄弱、长期压力导致瓣膜磨损关闭不全,或静脉壁弹性随年龄下降时,血液会逆流并淤积在大隐静脉内,导致静脉管腔扩张、变粗、迂曲,形成肉眼可见的“青筋凸起”,这就是大隐静脉曲张。
如何科学治疗?
朱建伟介绍,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遵循“早干预、微创化”原则。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目标是缓解不适、延缓进展,虽难以根治但可有效控制。
医用弹力袜:物理手段
需选择“二级压力”的医用弹力袜,从脚踝到大腿压力逐渐递减,通过梯度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静脉负担。朱建伟提醒:弹力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保障
避免久站久坐;睡前抬高小腿15~20分钟,位置需高于心脏水平;控制体重(BMI<28);避免穿高跟鞋(鞋跟高度建议<3cm)。
药物辅助治疗
若酸胀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静脉活性药物”,帮助改善症状 。
朱建伟表示,微创治疗适用于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这类技术创伤小(切口1~3mm)、恢复快(术后当天可下床)、美观性好。常用技术包括:射频消融术(RFA)、激光闭合术(EVLT)、泡沫硬化剂注射、CHIVA手术等。
预防护腿 从生活细节做起
朱建伟介绍,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需久站久坐者,建议每30分钟活动5分钟,可做踮脚、勾脚运动;肥胖人群应通过饮食与运动将BMI控制在28以内;有静脉曲张家族史者,建议从30岁起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
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方面,朱建伟表示,适度进行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增强小腿肌肉力量;日常饮食宜清淡,多摄入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预防便秘;同时应避免吸烟和长期饮酒,以保护血管弹性。(余雨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