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东大肛肠医院接诊的患者中,44岁的纪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一名普通上班族,他长期加班,近一年来偶有胃痛,但因症状轻微且周围同事普遍存在类似情况,便将其归咎于工作压力大和饮食不规律,未予重视。然而,半个月前,他的胃痛突然加重并伴有呕血,在家人陪伴下就医,检查结果为胃癌中期。
重庆东大肛肠医院医生指出,胃肠道早期病变往往“没有特点”,可能表现为腹胀、隐痛、反酸、腹泻或便秘等常见症状,甚至有人毫无症状却已处于早癌或癌前病变阶段。早发现的关键在于胃肠镜检查,它能直观观察胃肠道黏膜,发现微小病变如息肉、炎症或溃疡,并可通过活检实现早期诊断。
胃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1、消化道肿瘤及其他肠道疾病的筛查和监测: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对于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若不愿接受胃肠镜,可先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或大便潜血试验等筛查。但若结果呈阳性,必须立即进行胃肠镜检查。
2、明确消化道相关症状的病因:长期存在吞咽困难、腹痛、腹胀、烧心、黑便、便血、慢性便秘、腹泻、不明原因贫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由炎症、感染、溃疡或肿瘤等多种病因引起。胃肠镜检查能准确判断病因,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高危人群筛查年龄需前移: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高盐饮食、喜食熏制和煎炸食品、红肉与加工肉、肥胖、吸烟、重度饮酒或一级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病史等高危人群,胃肠检查应提前5-10年,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完成首次胃肠镜后,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如肠道清洁度、有无阳性发现、息肉大小及病理检查结果等)建议复查间隔时间。
胃肠息肉的切除与复查
在胃肠镜检查中,不少人会被诊断出胃息肉或肠息肉。通常建议切除治疗,尤其是体积较大、生长迅速或伴有异型增生的息肉,它们可能演变为恶性肿瘤,威胁生命健康。切除息肉可有效消除癌变风险,但个体差异较大,切除后仍需警惕复发,并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重庆东大肛肠医院专家强调,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消化道早癌的重要手段,但不少人因恐惧而放弃。其实,检查中的恶心、腹胀等不适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可以耐受的。切勿因恐惧错过最佳治疗期,定期胃肠镜检查是守护胃肠健康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