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渝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3.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8%。”10月24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渝中精彩一页”系列主题发布会上,渝中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啸介绍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十四五”期间,渝中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率先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搭建包括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成渝涉外商会联盟在内的一批合作平台。渝中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创新构建跨省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服务系统,全面落实4批362项川渝通办事项、2批55项便捷生活行动事项。
现代服务业对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6.8%,成功打造重庆市软件产业园等9个市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庆绿色金融大道汇聚各类金融机构超百家,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占全市比重超过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领跑全市,解放碑—朝天门商圈获评全市首发经济集聚区,建成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消费能级持续提升。
五年来,渝中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完成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等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5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22项创新成果在全市推广。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6所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获批“中外人文交流创新区建设单位”。连续举办重庆自贸区东盟贸易洽谈会、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品展洽会、重庆国际咖啡节等经贸活动,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为激发市场活力,渝中区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建筑业3大领域7个细分行业为引领,1个新兴未来产业和2个重点专项领域为支撑的“3+X+N”产业扶持政策矩阵,落地招商项目492个。创新打造“易企办、安心营、无忧创”营商环境品牌,率先开展规范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试点,民营经济增加值从524.3亿元增加至63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