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看,我能走了。”在沙坪坝区新桥社区医院中医康复科,一位老年患者稳步向前走着。这样的画面,已成为这里日常康复场景的温暖缩影。
作为社区居民身边的“康复家园”,该院依托“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双重支撑,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康复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的社区特色康复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
中西医融合的卒中康复之路
“针灸、推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蜡疗能缓解肌肉痉挛,而配合现代康复设备实施运动疗法,可有效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功能——中西医结合使康复效果实现1+1>2。”该院中医康复科主任朱德财介绍道。自2021年科室成立以来,从最初的4人小组发展成21人的专业团队,始终秉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联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西南医院等三甲医院专家下沉指导,创新探索出中西医协同的卒中康复路径。

针灸治疗。(夏冰 摄)
该科室以健康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提出了“天下无痛,让每个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愿景,团队成员不断精进技术,在针刀、刃针、埋线等特色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新桥医院专家的定期指导,该科室还成功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精准治疗,包括椎旁阻滞、髋关节腔注射等新技术,有效提升了诊疗水平。
个性化康复的全程护航
沙坪坝区新桥社区医院中医康复科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康复设备,为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减重步行训练系统主要用于早期患者的步态重建,四肢联动全身康复训练系统着重提升肢体协调性与运动控制能力,站立床则有效促进下肢肌力恢复及关节活动度改善。

患者康复训练。(夏冰 摄)
因脑出血遗留偏瘫的吴先生,正是这一康复体系的受益者。入院时,他左侧肢体明显乏力,伴随活动障碍与肌肉萎缩。在接受全面评估后,康复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综合方案,将四肢联动训练、电动站立床训练与被动肌力练习有机结合,并辅以电针、中频治疗、穴位按摩等中西医协同干预。经过系统治疗,吴先生左侧肢体功能逐步改善,展现出良好的康复效果。
在康复流程上,每位入院患者都会接受康复治疗师的全面评估,并据此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治疗师团队专注于功能恢复训练,护士团队则承担着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重要职责,同时给予患者温暖的人文关怀。这种专业分工、密切协作的模式,确保了康复过程的全方位参与。
从治疗到预防的全面布局
秉承“治疗与预防并重”的服务理念,沙坪坝区新桥社区医院中医康复科正在谱写社区康复服务的新篇章。朱德财表示:“我们将继续深耕疼痛与康复领域,在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外延。”据他介绍,科室近期将重点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筛查活动,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有效预防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患者康复训练。(夏冰 摄)
“康复不仅是治病,更是守护健康的全程陪伴。”该院党支部书记、主任吴玉林表示。作为重庆市首批甲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科室秉持“以健康为中心”理念,将服务延伸至预防保健领域:大力推进中医体质辨识宣传普及,通过社区讲座、义诊等方式,让更多群众了解中医药在体质调理中的独特作用;联合沙坪坝区残联启动“心怀希望、不留缺陷”残疾预防项目,为31名卒中患者提供医疗帮扶及经济补偿;加大宣传力度,用群众易懂易接受的方式,让残疾预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在这里,医疗不仅是技术的施展,更是温暖的传递。从疾病治疗到功能恢复,沙坪坝区新桥社区医院中医康复科正用专业与温情,为患者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康复之路,让这个坐落在社区里的“康复家园”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余雨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