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聊健康”。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组织逐渐退化,加上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眼部疾病的发病率会升高。下面,我们就跟着重庆渝州眼科医院首席特聘教授叶剑一起了解老年人最常见的几类眼部疾病,涵盖病因、症状及核心应对建议,帮助大家了解和预防。
主持人:叶剑教授,您好!
叶剑: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叶剑教授,那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在老年人眼部疾病里,哪种疾病是致盲的首要原因呢?
叶剑: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首要原因,主要因年龄增长致晶状体老化混浊,长期紫外线照射、糖尿病、吸烟、营养不良会加速发病。症状为视力渐进下降,看物如隔毛玻璃,夜间看灯有光晕,部分人会出现“老花眼暂时好转”。目前无药逆转混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主流根治方式,视力影响生活时需及时手术,避免混浊加重增加难度。
主持人:原来白内障危害这么大,那除了白内障,还有没有其他对老年人视力影响严重的疾病呢,比如那种会悄悄影响中央视力的?
叶剑:黄斑负责精细视觉,病变分干性(80%-90%)和湿性(10%-20%)。干性由黄斑萎缩引起,进展慢,与遗传、年龄、强光、高胆固醇有关;湿性因黄斑出现易出血渗漏的新生血管,进展快,1-2年可能致盲。干性症状为中央视力慢降、视物发暗变形,可补叶黄素、戴防护镜、定期查眼底;湿性会突发黑影、视力骤降,需3个月内注射抗 VEGF 药物挽救视力。
主持人:黄斑变性对老年人视力影响如此隐蔽又严重,那还有一种被称为“无声的视力小偷”的疾病,叶教授能给我们讲讲吗?
叶剑:青光眼因眼压升高致视神经受损、视野缩小,早期无症状,被称“无声的视力小偷”。分原发性开角型和急性闭角型。原发性开角型常见,眼压慢升,后期视野缩小成管状;急性闭角型多发生于远视老人,眼压骤升,伴眼痛、头痛等,24小时不降压易失明。高危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远视等。40岁后每1-2年查眼压等,60岁后半年一次;开角型需长期用降眼压药,急性型突发症状要立即就医降压。
主持人:青光眼确实很可怕,早期很难察觉。我们知道糖尿病会引发很多并发症,那在眼部方面,会有怎样的病变情况呢?
叶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眼部并发症,致盲主因。因长期高血糖损伤视网膜血管,致血管堵塞、渗漏、破裂,严重时出现易出血的新生血管,甚至视网膜脱离。早期无症状或飞蚊增多,中期视力降、视物变形,晚期大量出血致失明。需严格控血糖,确诊后每年查眼底,DR 患者每3-6个月查;早期激光治疗,晚期需药物或手术。
主持人:糖尿病引发的眼部病变不容小觑,那还有一种虽然不致盲,但会让老年人感觉很不舒适的眼部问题,叶教授能说说吗?
叶剑:干眼症虽不致盲,但影响生活质量。因年龄增长泪腺分泌减少、泪液蒸发快、眼表炎症等导致。泪液蒸发快与看电子屏眨眼少、空调房干燥有关,老年人泪液分泌量仅为年轻人的 1/3。症状为眼干、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眨眼后缓解,严重时眼发红刺痛。日常需减少看屏时间、空调房放加湿器、热敷眼睛;可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睑缘炎患者需配合清洁和抗生素眼膏。
主持人:了解了这么多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那叶教授,对于老年人维护眼部健康,您有什么综合的预防建议吗?
叶剑:老年人维护眼部健康,重在预防和及时干预。建议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期检查是关键。年满40岁后,应每1至2年进行一次系统的眼部检查,若有基础病或眼部疾病家族史者建议缩短至每半年检查一次,早发现早干预。第二,需控制全身性疾病,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遵医嘱规范用药,将血糖、血压、血脂维持在稳定水平,可有效降低眼部并发症的风险。第三,注意日常护眼。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减少强光刺激;连续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视疲劳;注意手部清洁,不要随意揉眼,预防感染。最后,出现视力骤降、眼痛等异常症状,须在24小时内及时就医,把握黄金治疗时间。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叶剑教授的分享,希望通过叶剑教授的讲解,能让大家对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重视眼部健康,做好预防和及时治疗,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清晰、明亮的“视界”,安享幸福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