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四岸灯火璀璨,前往乘坐两江游轮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快看!洪崖洞的灯光映在江面,像一条金色丝带!”10月12日晚,“种草官”林悦在“长航朝天星河”两江游轮甲板上举起手机,激动地记录眼前景象。
游轮划破嘉陵江的夜色,两岸霓虹与江水交相辉映,同行的“种草官”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影像设备,捕捉这座“立体魔幻都市”的璀璨一刻。
自2021年重庆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来,夜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的核心引擎。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夜间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的背后,是重庆对消费场景的深度重构。
“流动的夜游”,成为夜间经济重要引擎
晚上7点半,朝天门7号码头,“长航朝天星河”游轮缓缓离港。“种草官”们聚集在三层甲板的最佳观景位,迎着江风,欣赏沿途流光溢彩的夜景。
游轮沿嘉陵江北行,途经千厮门大桥、重庆大剧院,于黄花园大桥下调头,再沿长江返回。
60分钟的航程中,两岸灯火如星河倾泻——洪崖洞吊脚楼群在夜色中宛若现实版“千与千寻”,来福士的“水晶连廊”则如横跨两江的利剑,璀璨夺目。
“从游轮上看重庆,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林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江水、灯光、建筑与桥梁共同构成一场视觉盛宴,这才是重庆夜景的正确打开方式。”
重庆长航两江游事业部总经理何振波介绍,今年9月“两江游”游客接待量达21.8万人,同比增长16.6%,其中夜游航班贡献了95.9%的接待量,夜班平均载客率达70.8%。
“夜游两江的魅力,在于从水上这一独特视角,欣赏山、水、城、桥融为一体的重庆夜景。”何振波说。
如今,“两江游”不仅是重庆旅游的金字招牌,更成为夜间经济的重要引擎。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重庆“两江游”客运量达18.95万人,较2023年同期增长20.2%,夜班平均载客率更攀升至91.1%。
天台经济崛起:高空观景的“云端革命”
两江游轮是从水面欣赏重庆夜景,而高空观景台则是从“云端”俯瞰这座8D魔幻城市。
“种草官”们来到位于解放碑的“云端之眼”观景台,这里67层的红色螺旋楼梯,被誉为重庆夜景的“必拍机位”。在停机坪360°全通透观景台,能无死角纵览两江四岸,俯瞰山城万家灯火。
“天空之城”带来的新型消费与旅游体验,颇具特色。天台经济崛起,彰显出重庆对立体空间极致而独到的利用。
以渝中区为例,该区创新发展“天台经济”,在解放碑、朝天门等地打造出一批高空观景台与特色消费场景,形成来福士云端乐园等20余个天台群落,节假日期间日均人流量达5万人次,高空观景台成为夜间经济“空中聚宝盆”。
若说“云端之眼”是“天台经济”的代表,那长嘉汇购物公园的“北纬30度重庆之眼”酒吧则尽显“场景经济”魅力。
晚上10点后,“种草官”们来到这里,感受暖黄色灯光下,爵士乐与江风交融,调酒师手中的“山城迷雾”烟雾袅袅。酒吧店长徐安雄称,这里有着观看夜景的良好视角,很多时候“一位难求”,在周末及节假日甚至需要提前一到两天预订。
“云端之眼”以“高空观景+艺术展览”吸引文旅人群,“北纬30度重庆之眼”则通过“酒吧+集市”模式撬动年轻消费者,两者共同构建起“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夜经济场景。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重庆新增酒吧类商户数排名全国第三,夜间消费活跃商圈有观音桥、解放碑、南坪等,“重庆夜游”“两江夜游”搜索热度同比显著增长。
政策赋能与场景创新,演绎无限可能
从两江游轮到天台观景,再到特色街区,“种草官”们的打卡线路,勾勒出重庆夜经济的多元轮廓。近年来,重庆夜间消费借助“场景创新+业态融合”,正从单一场景向缤纷业态全面拓展。
其实,培育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重庆的探索由来已久。2020年,市商务委员会等多部门便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系统梳理夜间经济主要业态,明确培育“五夜”业态。
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城市商业载体转型升级发展行动”。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5个,打造了200多个特色夜市街区,充分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夜间需求。
不久前结束的不夜重庆生活节成绩斐然:超万家商家参与,吸引超1.8亿人次体验,拉动消费超65亿元。
更重要的是,夜经济也在反哺城市文化。洪崖洞的巴渝文化、九街的亚文化、北仓文创园的艺术气息,共同塑造出重庆“国际范与烟火气并存”的独特气质。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温度计’。”市商务委副主任彭和良介绍,下一步将围绕场景升级、业态融合、管理规范等,深化“五夜”业态融合,培育24小时书店等新模式,同时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消费者“放心夜游”“安心夜购”,推动重庆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夜幕降临,活力绽放。从两江四岸的璀璨灯火,到天台云端的迷人星光;从街巷弥漫的烟火气,到无人机划破夜空的科技感,重庆正以独特节奏,演绎着夜间经济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