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网 发
新华网重庆10月17日电(韩梦霖)10月1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吴勇军介绍,五年来,重庆网信领域“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地见效,网上正能量更充沛,网络生态更清朗,网络安全更可靠,信息化支撑更有力。
吴勇军表示,重庆网信系统着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关闭5000余家违规网站、2.1万余个账号,处置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10.3万余条。重庆还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聚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整治涉企网络‘黑嘴’”等,重点整治抹黑企业声誉、传播虚假信息、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等行为,打击恶意诋毁、敲诈勒索、泄密侵权等网络“黑嘴”。重庆网信部门联动相关部门,打击假冒企业名称、商标、品牌注册的网站和账号,累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近2万条,下架违规App180多个,处置违规账号1700多个,约谈网站及自媒体560余人次;建立涉企网络侵权举报绿色通道,开设举报专区,指导60多家企业举报处置网络侵权信息1万余条,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网络合法权益;开展830多场“网络普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增强依法应对网络谣言的意识和能力,组织“送政策到企业”活动,提升企业网络维权能力。
五年来,重庆网络安全防线持续巩固。建成数字重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推出首席网络安全官、软件供应链安全检测等机制,从源头防范网络安全漏洞。推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给数据贴上“身份标签”,让数据流动更安全。
据介绍,重庆聚焦突出问题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治理。针对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持续开展合规检查,对上千款App进行深度“体检”,推动200多款存在问题的App完成了整改,对问题严重的作出了全网下架处理。针对“违规刷脸”的现象,开展滥用人脸技术专项治理,覆盖物业、交通、金融等八个重点行业,督促30多家企业整改问题1000余个,守护市民的“面部信息”安全。针对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滥采滥用”问题,开展“码上行动”专项治理,覆盖公共停车场、餐饮门店、商超购物等十多个消费领域,重点整治过度采集、强制收集、诱导索取、违规使用等四类行为,5000多家餐饮门店实现“纯净扫码消费”。督促平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并在重庆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平台开设举报入口,共筑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
吴勇军介绍,重庆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全市网民规模达249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8.2%。千兆网络、5G网络速率在西部领先。IPv6用户连接总数4723万、占比92.4%。区块链技术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航运贸易“提单数字化、通关智能化”。中科云从AI智能体、北太真元仿真软件等重点项目落地,全市数字产业收入逼近万亿大关,数字经济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AI技术滥用、AI生成虚假信息、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发布会上,重庆市委网信办副主任魏春表示,重庆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积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据介绍,重庆开展了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今年已下架“AI开处方”等10多款违规AI产品。督促网站平台按照标识要求,对AI生成的内容以“贴标签”的方式进行标注,方便群众一眼就能够识别清楚。推动网站平台健全AI生成合成内容审核机制,提升虚假信息检测和鉴别能力。同时,重点整治利用AI技术制作发布虚假信息、假冒他人实施侵权违法、从事网络水军活动等突出问题,依法处置利用AI违规引流账号56个,清理AI生成的虚假信息1500多条。同时,加强风险防范,推进大模型备案,开展全流程测试评估,确保安全合规才允许上线。
另一方面,重庆也积极推动AI应用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进生活圈,让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低空飞行器到工业智能体,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应用高地,在汽车领域,推动长安汽车“天枢大模型”应用落地,今年在多款车型投入使用,人车交互更自然、更舒适、更有趣,目前已服务5万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