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1700亿!重庆“十四五”水利答卷:织就水网、筑牢屏障、焕新生态-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17 20:26:12
来源:新华网

投资超1700亿!重庆“十四五”水利答卷:织就水网、筑牢屏障、焕新生态

字体:

  新华网重庆10月17日电(陶玉莲)从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到智慧防洪系统上线,从“臭水沟”变身“休闲地”到三峡库区水清岸绿,“十四五”期间,重庆以1723亿元水利投资、11项指标超预期的亮眼成绩,构建起水安全、水生态、水智慧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水动力”。

  10月17日下午,“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水利局局长刘忠披露,过去五年重庆水利建设实现“量质齐升”:累计争取中央资金768.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7%;新增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15亿立方米,成功应对7次流域性洪水和2次区域性干旱,交出了一份“因水而兴”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重庆藻渡水库枢纽大坝俯瞰图。新华网发(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水资源配置体系更趋均衡立体

  “十四五”期间,重庆落实市及以上资金585亿元,是“十三五”的2.9倍,有力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巴南观景口、南川金佛山2座大型及104座中小型水库竣工或主体完工,开州跳蹬、綦江藻渡、云阳向阳3座大型及91座中小型水库建设正强力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通水,新增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15亿立方米,现代水网初具规模。

  同时,重庆实施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统筹建设农村供水工程4700余处、灌区续建配套项目57个,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72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8%。此外,重庆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个区县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重点用水行业年用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璧山区获评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

  水旱灾害防御屏障更加牢固

  面对水旱灾害挑战,重庆以“体系化、智能化、系统化”构建防御网,实现“零伤亡、零垮坝”的目标。长江干流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基本建成,系统治理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1400余公里,重点防洪保护区防御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智能化升级监测预警能力也取得显著成效,重庆构建全域感知和跨部门协同机制,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实现水文监测全覆盖,小型水库全面建成大坝安全监测设施,“9+2”中心城区重点防洪薄弱点、96条重点小流域实现风险智能推演、可视化作战。

  此外,399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存量安全隐患实现动态清零。“十四五”期间,重庆成功应对7次流域性洪水和2次区域性干旱,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的目标。

  图为璧南河璧山区城中段。新华网发(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重庆以河长制为抓手,推动河湖生态修复,让“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成为常态。重庆全市每条河湖都有了“主理人”,1.83万名河长常态化巡河、查河、治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河湖脏乱”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永川临江河由“臭水沟”变为“休闲地”,武隆大溪河水质由过去的劣V类提升至II类。

  在河湖系统治理方面,重庆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统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市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5%,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超8000平方公里,丰都龙河彻底告别长达22年的断流历史。

  同时,重庆持续加强三峡库区保护,推动431处库区存量危岩除险清患,实施消落区库岸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库区城区、集镇污水处理网络实现全覆盖,让群众真正享受到“生态红利”。

  水治理现代化能力不断提升

  重庆成立了由8名院士领衔的水利专家委员会,每年推动出台或修正一部涉水管理地方性法规,水利建设质量考核连续三年获全国最高等次,丰都梨子坪、梁平左柏等水库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最高奖。

  全面推进数字水利建设,智慧大坝、水库矩阵建设纳入全国首批试点,三峡库岸危岩监测预警等一批技术研究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离心泵技术、智慧建管平台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秀山巨丰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涪陵白鹤梁题刻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水文化传承弘扬取得新进展。

  重庆还高标准编制重庆水网建设等重大规划,前瞻性布局长征渠引水、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等18个全局性重大水利项目,储备中长期项目735个、总投资4488亿元,推动34个项目入选国家“两重”水利项目库,为“十四五”顺利收官夯实根基、为“十五五”蓄势待发抢占先手。

【纠错】 【责任编辑:陶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