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肺结节”成了胸部CT报告中的常见词。不少人一看到报告上的这个词就心头一紧,再上网查阅资料,更是越看越焦虑,总担心结节会发展成癌症。“肺结节不等于肺癌,它可能只是肺部的‘小记号’。”梁平区中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吴飞表示,事实上,绝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真正需要特别关注的只占少数。
肺结节是什么?
肺结节是肺部影像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圆形“小疙瘩”,就像是肺部的小疤痕或印记。
吴飞表示,肺结节通常没有早期信号,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具有吸烟史等高危因素的人,每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他举例说明,近日一位有吸烟史的患者在体检中发现了一个5毫米的肺结节。经医生综合研判,建议他做进一步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原位癌。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成功将隐患消除在了萌芽阶段,避免了后续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结节从何而来?
炎症痕迹:肺炎、肺结核痊愈后留下的“愈合印记”
良性增生:肺部组织自身良性增生形成的“小肉粒”。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烟草、粉尘等刺激物,肺部产生的反应性变化。
极少数情况:可能是早期肺癌或转移灶。
科学应对“两步走”
第一步:专业评估,心中有数。
携带CT影像资料(光盘或U盘比纸质报告更重要),寻求胸外科或呼吸科医生的专业判断。医生会结合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及个人情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
第二步:选对路径,科学应对。
定期观察:低风险结节,定期CT复查。
深入检查:可疑结节,需通过增强CT、PET-CT等手段进一步明确性质。
微创手术:风险高或持续生长的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可精准切除。
医生提醒:肺结节是常见影像学发现,并不可怕。通过专业评估、定期随访和必要干预,完全能够与这个肺部“小访客”和平共处。(余雨芳)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