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秀山县洪安镇中心卫生院履职的疾控监督员接到报告:一位结核病患者因自觉“好转”擅自停药,且多次劝说无效。
监督员立即冒雨赶往患者家中。“您这样中途停药,就像灭火灭到一半就走,火苗很快就会复燃。”监督员用通俗的比喻耐心解释着耐药风险。看着手机上的案例图片,该名患者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明天就去继续治疗,一定坚持到底。”
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防控新格局
洪安镇的故事,正是秀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秀山疾控”)创新医防融合机制的生动写照。“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线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让防控措施真正落地生根。”秀山疾控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心创新推出“疾控监督员制度”和“疾控分中心+村社工作站”双轨机制,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防控新格局。
在县级层面,秀山县人民医院、洪安镇中心卫生院等6家医疗机构试点“疾控监督员制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派驻3名专职和6名兼职监督员,实行“AB角”协作机制,并通过每月督导、季度考核,推动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控核心职责。
在镇级层面,秀山县清溪场街道、洪安镇试点设立疾控分中心。村级则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站,形成“1名专职监督员+1名分中心人员+N名基层网格员”的帮带网络。同时,创新“红黄绿”三色预警评分机制,通过季度评分实现动态、分级管理。
秀山县洪安镇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机制就像给基层防控装上了‘导航系统’,既明确了工作方向,又提供了具体路径。”目前,该院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均有所提高。
清单管理+智能监测
秀山疾控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防控10大类工作细化为57项可量化指标,上个月,专职监督员就根据清单,及时发现某卫生院发热门诊消毒记录不全的问题,通过标准化反馈单督促整改,3天内就完成了闭环管理。”
“现在我们的防控工作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该负责人继续介绍道。依托“疫智防控系统”,专职监督员每周驻点医疗机构开展数据核查,实现了传染病预警信息的实时响应。系统运行以来,秀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有所提升,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置。
在基层服务方面,秀山疾控创新建立了网格化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村医、家庭医生等力量,工作站已开展慢性病管理、疫苗接种等10余类公共卫生服务。“单打独斗变协同作战,效果大不一样。”秀山疾控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争取乡镇政府支持,进一步夯实了村社一级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的主体能动性,初步实现了政社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防控效能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通过创新机制的持续发力,秀山县疾病防控工作已初显成效。统计显示,试点医疗机构所在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被及时控制在萌芽状态,未发生聚集性以上级别的事件,事件处置及时性、规范性均得到有效提升。
在服务质量方面,变化同样令人欣喜:试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稳步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管理人数及规范随访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成功劝回中断治疗的肺结核患者,高危人群HIV筛查工作机制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数据正在成为我们的‘健康雷达’。”秀山疾控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分析传染病空间分布规律,已精准锁定重点防控区域,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活动28场。
秀山疾控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医防融合”改革实践,系统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实施,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健全考核机制等举措,全方位提升全县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余雨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