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温馨启幕。这个扎根于“健康江津・硒望童行”品牌实践的小小家园,依托区妇幼保健院三甲医院的底蕴,用“医育结合、科学照护”的温暖理念,陪伴着每一个小生命迈出成长的第一步。
医育融合,专业团队护航“成长全周期”
“孩子早上有点咳嗽,晨检时儿保医生就注意到了,我们特别放心!”双职工家长李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选择该中心的原因。作为一家嵌入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资源的托育机构,中心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医”与“育”的有机融合。

开放日活动家长体验“医育融合”。
该中心整合医师、护师、早期发展师、育婴师、康复师、营养师、治疗师、评估师等专业团队,构建起覆盖“健康监测—早期教育—营养保障—潜能开发”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运营半年来,团队坚持执行每日晨检“一问、二看、三摸、四查”(询问家长、观察精神状态与皮肤五官、测量体温、检查衣物等),及时发现并介入1例大运动发育迟缓的幼儿。营养师则按月龄需求,每周定制“科学应季膳食食谱”,确保婴幼儿营养摄入达标率超95%。更让家长省心的是,这里打通了“托育+儿保”绿色通道,不用额外预约,就能在接送孩子时一并完成健康咨询和发育评估,累计已有10余组家庭通过该通道解决育儿难题。
这份“医疗级”的守护,不仅让家长安心,更为0-3岁“生命最初1000天”的关键发展阶段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照护支持。
普惠便民,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好帮手”

儿保科医生为入托幼儿进行晨检。
“现在请保姆每个月也得花几大千,这里不仅有专业的照护,还有科学营养的餐食,费用还能节约不少。”家住几江街道的刘先生说道。他的孩子入园两个月以来,不仅适应良好,每天还能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家分享。
在江津,类似刘先生这样的双职工家庭不在少数。中心自启用以来,始终秉持“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定位,70个托位优先面向双职工、留守儿童等重点需求家庭开放,且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灵活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家庭育儿压力。
“以前孩子很黏人,现在会主动找小朋友玩,吃饭也不用追着喂了!”家长吴女士反馈的孩子变化,正是婴幼儿在集体环境中能力发展的生动体现。半年来,托育中心通过“游戏化早教”“生活能力培养”等课程,有效帮助幼儿建立规律作息、提升社交能力,许多家长表示,孩子的进步让“上班更安心,回家更舒心”。
示范引领,打造江津托育“可复制样板”
作为托育中心筹备建设单位——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是以“全生命周期医疗保健服务”为特色的三甲妇幼保健院,还获评重庆市首批“3A级儿童保健标准化门诊”,同时承担着全区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的职能,这些优势共同为托育行业的引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区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主办“江津区2025年托幼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与管理专项培训会”。
作为江津区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医院在区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肩负着全区104家托育机构的业务指导职责:从托育机构备案管理、普惠性认定,到等级评审、卫生保健评价,全方位规范行业发展;同时牵头构建“1+30+X”联盟体系(即1个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X所托育机构),通过医疗资源与托育服务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医”与“育”的同频协作、共同养育。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联合重庆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定向培养育婴员、保育师和卫生保健人员,目前已累计培训已超100人次;同时,同步开发婴幼儿养育照护、科学育儿、卫生保健等科普素材,为家庭和行业提供专业参考。
“未来,我们会持续优化运营服务,从流程规范到照护适配,再到社区联动,努力让我们探索的托育经验更具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江津区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半年的运营只是起步,我们会始终以专业团队为支撑、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尽力为更多家庭撑起“幼有所育”的蓝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医育融合”的温暖守护中,健康快乐成长。(汪雨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