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非遗剪纸润童心-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10/14 14:21:30
来源:秀山县委宣传部

重庆秀山:非遗剪纸润童心

字体:

10月13日,学生们围坐老师身边聆听剪纸作品点评。胡程 摄

  “剪‘廉洁树’时,老师说每一片叶子都代表一份规矩,不能乱剪也不能贪心。”10月13日,在重庆市秀山县第一民族小学剪纸民族艺术工作坊,五年级学生喻若桐举着刚完成的作品,眼里格外认真。

  这是该校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与特色课程建设要求,将非遗剪纸与清廉教育融合的生动场景。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双减”的东风里,正成为孩子涵养品德、传承文化的“金钥匙”。秀山第一民族小学校长陈小云介绍,“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深挖剪纸非遗、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红色文化资源,以廉洁为核心,融红色文化、非遗技艺与学科教学,打造“一核三融”课程体系,“既丰富‘双减’课后服务内容,又让清廉教育‘活’起来”。

  “双减”不仅减负担,更要提质量。该校创新的“清廉成长银行”也深受学生欢迎,参与剪纸创作、讲述廉洁故事能获积分,累计积分可兑换非遗体验、红色研学机会。“我攒了50分,下周要去洪安参观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司令部旧址。”四年级学生石洋溢拿着积分卡高兴的说。

10月13日,一名学生正在认真检查自己剪纸作品。胡程 摄

  “以前课后服务多是写作业,现在学剪纸、跳秀山花灯花样多多,前几天孩子回家还给我讲了一段‘一张粮票的故事’”家长高杰的话,道出了学校这些年特色教育的真实变化。近年来,重庆市秀山县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将秀山花灯、剪纸等非遗项目融入校园,通过师生采风、设计和制作,将当地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传统艺术与学校劳动素养培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培养兴趣爱好,感受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的魅力。

  秀山县教委基教科田秀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双减’与特色教育的融合,推动“非遗+”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并建立区域协同机制,让优质资源跨校流动,让民族地区的孩子在减负中全面成长”。

10月13日,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刀刻剪纸。胡程 摄

10月13日,两名学生正在交流剪纸心得。胡程 摄

10月13日,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刀刻剪纸。胡程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