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节民歌“长”成5分钟精品 《高粱杆儿节节甜》竞逐群星奖-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12 09:44:22
来源:重庆日报

8小节民歌“长”成5分钟精品 《高粱杆儿节节甜》竞逐群星奖

字体:

上图为演员们正在重庆市群艺馆的舞台上排练《高粱杆儿节节甜》。(重庆市群艺馆供图)

  精美的人造高粱穗道具在指尖翻飞,15双踩着不同高度高跟鞋的脚同时起落,木地板上响起整齐的节拍——这是表演唱《高粱杆儿节节甜》在群星奖终评前的最后一次排练。

  从最初的真实高粱秆一甩就断,到如今手中轻盈又坚韧的道具;从6人增至15人的漫长磨合,到每个演员脚下那双量身定制的高跟鞋,这支来自重庆的表演唱团队用一年半时间,将一首8小节的巴南民歌,打磨成了5分钟的舞台精品。

  10月12日,来自重庆市12个文化馆的群文专干们将带着这片“会跳舞的高粱地”,登上全国最高群众文艺奖项的竞技场。

  参赛歌曲源自重庆原生民歌

  重庆民歌的底蕴,如同穿越峡谷的长江之水,深沉而绵长,《高粱杆儿节节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诞生于巴南地区的原生民歌,是20世纪80年代群文工作者们从民间搜集而来,“当时全市的群文干部奔赴重庆的田间地头,采集回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高粱杆儿节节甜》就是这次采风活动中找到的优秀作品。”节目创作人员莫溦沙道出了民间音乐背后保护传承的故事。

  为了让这首诞生于重庆泥土之中的原生民歌走向世界舞台,创作人员对它进行了颠覆性的修改,“我们将这首原本只有8个小节的民歌,扩展到了5分多钟。”莫溦沙说,创作团队在作品中加入了大量重庆方言衬词,让它成为一曲蕴含着重庆人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新时代民歌。

  于是,在舞台上,观众就听到了这样一段甜蜜蜜的歌词从娇俏的重庆女孩口中吟唱而出——“高粱杆儿(来嘛黄俩俩俩俩俩)节节(格儿里个)甜啰,青青一口(嘛黄俩俩俩俩俩)好新(格儿里个)鲜啰……”

  大量的重庆专有衬词被用到了歌曲之中,它们虽然不表具体词义,却最能传递重庆女孩的风情。“实词不多,却句句点睛,让整首作品既保留了乡土气息,又符合当代审美。”莫溦沙说。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任竞认为,这首作品的蜕变过程,恰是重庆数十年来坚持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缩影,“我们希望通过群星奖的比赛舞台,让更多的重庆民歌能被全国观众所熟知,这也是群文工作者的使命。”

  从《太阳出来喜洋洋》到《高粱杆儿节节甜》,如今,一批重庆民歌正通过创新改编从重庆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演群文专干既是演员又是后勤

  歌曲改编好了,到底谁能把它全情演绎到全国观众眼前呢?

  重任落在了2012年曾获群星奖的女生组合唱《赶秋》的班底之上。这支由重庆市群艺馆搭建的团队最初只有6个人,13年里把一首《赶秋》从重庆唱到了全国舞台,成为了叫得响的重庆群文节目。

  《高粱杆儿节节甜》的演出团队,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充至15人,“人数的增加不只是为了画面更丰满,更是为了声部更完整。”节目负责人、领唱涂琳莉说。

  增加几个人,听起来很简单,实际却用了半年多时间。

  根据群星奖的参评要求,所有演员不能来自专业院团和院校,于是,选拔团队跑遍了重庆所有区县,从一场场群文比赛和表演中找到其中的佼佼者加入演出团队。

  最终,历时半年多时间组建而成的队伍中,包括了来自重庆12个区县文化馆的群文专干。“这也让这首表演唱成为了真正展现重庆群文风貌的作品。”涂琳莉说。

  这群多才多艺的群文专干,不仅成为了节目的主演,还担纲起了节目的后勤团队。

  起初,团队尝试使用真实的高粱穗,但上台一甩就断,满台都是碎渣,后来改用塑料材质,又因太轻,甩不出气势。经过反复试验,团队最终在塑料杆内部加入细钢管,既保证韧性又确保重量适中。

  来自合川的卢思诗兼任起了道具师的工作。在排练场里,大家经常能看到卢思诗一边唱着歌,一边手里还在缝制着“高粱穗”,针线、胶水、颜料铺满了她脚边的地板。

  “虽然辛苦,但当我们看到亲手制作的道具在舞台上活起来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卢思诗的这番话道出了所有演员的心声。

  15厘米的高跟鞋踩出舞台背后的步步艰辛

  与合唱、群唱不同,登上群星奖终评舞台的《高粱杆儿节节甜》采用了表演唱的形式,这就意味着所有演员都需要边唱边跳完成5分多钟的演出。

  而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整齐划一,15位身高不同的演员需要穿着不同高度的高跟鞋以呈现最佳舞台效果。“我们中最矮的4位演员,高跟鞋的高度达到了15厘米。”涂琳莉说。

  涂琳莉说,表演中有大量跳跃、转身和甩花等动作,要求15个人的动作完全同步。

  “同步”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特别是脚上还蹬着高跟鞋。

  近一年时间里,演员们生生用自己的双足将脚下的高跟鞋磨到了合脚,有的演员脚上磨出水泡,简单处理后又继续投入排练;有人在休息时脱下鞋子,脚趾已被挤压得发紫。

  涂琳莉说,这些细节背后,是群文工作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当15个人的脚步声整齐地敲击舞台时,当甩花的动作完美同步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甜蜜。

  经过一年半的精心打磨,《高粱杆儿节节甜》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10月12日,当群星奖音乐类终评的大幕开启,这15位来自重庆基层文化馆的群文专干将带着巴渝大地的气息,用最清丽的歌声唱出重庆百姓甜蜜的生活。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