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小湾社区摘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10 13:54:36
来源:上游新闻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小湾社区摘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字体:

  一柄烙铁,一支画笔,一个葫芦,在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小湾社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专业志愿服务相融合,创造出社区治理的崭新图景。这里,传统与现代交汇,专业与志愿共舞,编织出一幅温暖而充满生机的社区图景。

  高磊老师专注地握着烙笔,在葫芦上轻轻移动。一缕青烟升起,山水轮廓渐渐显现。她的身份既是一名美术老师,又是一名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同时,还是一名社区的志愿者。

  2024年,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小湾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以非遗为纽带,构建“专业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而烙画工坊的出现,就是对这一新模式的最好诠释。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黄桷坪街道在由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央文明办等多部门共同发起的全国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四个100”宣传活动中,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还获得了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至此,将“四个100”的所有获奖项目收入囊中。

  黄桷坪的志愿服务如何从区走向全国,如何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走出一条独特的黄桷坪之路?这需要从它深厚的志愿根基与不断地自我革新说起。

  志愿传承

  从暖冬行动到专业救援的代际接力

  小湾社区的志愿服务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深厚的土壤,源于黄桷坪街道近二十年的耕耘与迭代升级。

  2005年8月,由黄桷坪街道党工委发起成立的黄桷义工协会,是当地最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该组织于2013年正式注册,以市树“黄桷树”为精神象征,传承其“坚韧顽强、扎根奉献”的品格,截至目前,该协会拥有注册志愿者1.8万人,更是成为黄桷坪乃至九龙坡区的骄傲。这也是黄桷坪街道志愿者服务最早的1.0版本。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志愿者的服务也开始多样化。2012年,黄桷坪街道发起了“暖冬行动”,志愿者们针对辖区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提供了不同需求的“暖冬心愿”服务,集合了辖区内的爱心企业、爱心市民等通过捐赠等形式,帮助他们实现心愿。截至目前,累计募集资金200余万元,受益群众累计达3万人次。到这时,黄桷坪街道已有李秋华、屈大芬等全市闻名的志愿者。

蓝天救援队正在进行消杀工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时代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辖区启动了“邮差快送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以关爱辖区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为中心点,深入实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无偿开展代买代办“邮差快送”志愿服务,服务群众500余人。

  从点对点解决生活必需品配送问题,到组建修脚理发服务队,志愿服务的内容越来越贴近居民实际需求。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模式,让志愿服务真正走进了居民的心里。

  到这一时期,包括黄桷义工协会小红帽义教、“小蕾花开”社会心理服务、“民艺坊”志愿服务项目、爱心天使、邻里文化艺术节、保护母亲河、健康义诊、科普蒲公英等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在黄桷坪成长起来,并且得以发扬壮大。这,也被看作是黄桷坪志愿者服务的2.0版本。

  更令人欣喜的是,专业力量的加入让志愿服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今年,九龙坡区蓝天救援队的入驻,不仅带来了专业的救援设备,更带来了专业的服务理念。“这里靠近长江,交通便利,特别适合开展救援工作。”队长倪成虎说。蓝天救援队采取与区应急局的互补共训机制,如今他们不仅把救援工作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将很多的急救知识送到各个学校和机构,让专业救援力量与社区志愿服务实现了完美结合。

蓝天救援队把救援知识送到学校

  现在,从反诈宣传到电器维修,从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再到应急救援,小湾社区的志愿服务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体系。至此,发根于黄桷坪街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从这里走向了全国,成为国内志愿服务最闪耀的明星。这标志着黄桷坪志愿服务进入了3.0阶段。

  烙笔生花

  美术老师爱好的扎根传承之旅

  志愿服务体系的成熟,为引入更专业化、特色化的项目奠定了基础。高磊老师和她的烙画故事,正是志愿服务3.0阶段的一个精彩缩影。

  身着汉服的高老师特别喜欢烙画,一旦开始作画,就会全神贯注。但要说到这门手艺是如何从爱好变成事业的,还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高磊因工作原因调入铁路中学,她说,自己虽然是美术老师,但对于烙画,还是一次去云南丽江旅游的时候偶然结缘的,由于很喜欢,她回来自我琢磨,来到重庆后,又偶然结缘了烙画大师,从此跟着大师深度学习,并将其作为特色课程带到铁路中学,这门需要耐心与细心的艺术,很快就在铁路中学的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烙画需要心静,需要专注,这正是现在年轻人最需要的品质。”高磊说。如今,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收获了一份内心的宁静。许多曾经坐不住的学生,现在能安静地坐上一个下午,专注地完成一幅作品。

  2014年,《重庆晚报》的报道让高磊和她的烙画走进了公众视野。随后重庆电视台的推广,更让这门艺术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

  前不久,九龙坡区主要领导在铁路中学调研时,发现了这个独特的艺术陈列点,并对此产生兴趣,为烙画在社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如何把烙画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黄桷坪街道给出了一个尝试的方式。

  首先,社区很快行动起来。在黄桷坪街道的小湾社区,今年暑假才投用的烙画工坊,陈列了许多的烙画作品。工作之余,高老师会把这里当作她的第二个办公室。

  事实上,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改变,更是一种服务理念的革新。“空间换服务”的创新模式,让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社区服务实现了完美结合。高磊老师从学校的讲台走到社区的工作室,身份也从单纯的美术教师,转变为社区志愿者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改变的不只是场所。在社区工坊里,学习烙画的人群变得更加多元:有退休老人来这里寻找晚年的乐趣,有宝妈们来这里学习一技之长,还有年轻人来这里放松身心。烙画不再只是一门艺术,更成为连接人与人、心与心的纽带。

  辖区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工艺美术学校的老师纷纷加入,为工坊注入了专业力量。这些专业人才的加入,让志愿服务从单纯的热心帮忙,升级为专业指导与服务。

  高磊的学生颜灵在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曾经的母校,这样的回归,更是这种模式成功的最好证明。从铁路中学毕业,到大学深造,再回到母校铁路中学成为烙画老师,这个闭环的完成,标志着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进入了良性循环。

  文化赋能与机制创新

  从非遗工坊到社区认同的升华之路

  走进小湾社区的烙画工坊,你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传授技艺的场所,更是社区认同感生成的空间。在线下,工坊根据居民需求,科学设置了就业班、老年人兴趣班和小朋友传承班。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高磊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烙画

  在线上,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展示,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件件精美的烙画作品,不仅展示了非遗的魅力,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最让人惊喜的是,这些作品未来还要走出工坊,以高磊为例,她的作品就走进了重庆保税港区的非遗展示大厅,成为政府赠送贵宾的礼物。而她也深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帮扶下,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作品,最终会从社区工坊到国际舞台,烙画的旅程见证了文化自信的建立过程。

  小湾社区的志愿服务之所以能获得全国荣誉,关键在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多元参与机制让不同主体都能找到参与的方式。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指导,社区提供场地支持,居民提供人力支持,各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专业培训机制确保了服务质量。从非遗到救援技能,从反诈宣传到心理辅导,专业培训让志愿者从“热心人”变成了“专业人”。激励反馈机制让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通过“空间换服务”等方式,让志愿者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形成了良性循环。数字化管理机制提高了服务效率。从线上预约到需求收集,从服务对接到效果评估,数字化工具让志愿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这些机制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志愿服务生态系统,让小湾社区的志愿服务从零散活动变成了系统工程。

  媒体观察

  从社区实践到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

  站在新的起点上,小湾社区正在规划更加美好的未来。“遗”韵黄桷空间的打造,将让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社区服务进一步深度融合。这里将成为邻里疗愈、交友学习的新空间,成为社区文化的新地标。文旅线路的整合,将让志愿服务走出社区,服务更广泛的人群。

  从军哥书屋到涂鸦街,从电厂烟囱到长江二桥,一条条特色线路将展示黄桷坪的独特魅力。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将让志愿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蓝天救援队的专业救援,玖寅团队的艺术创作,邮电社区的为老服务,都将成为专业化志愿服务的标杆。最重要的是,小湾社区的实践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小湾社区获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荣誉,不仅是对其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创新模式的认可。这个模式的背后,蕴含着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智慧。

  其一,专业与志愿的融合创新。 小湾社区打破了志愿服务就是“出人出力”的传统观念,通过引入专业力量和专业方法,让志愿服务提质升级。其二,传统与现代的相得益彰。 烙画作为传统艺术,通过现代社区平台焕发新生;志愿服务作为传统美德,通过专业方法实现升级。其三,空间与服务的相互赋能。“空间换服务”的创新模式,让物理空间产生化学变化。其四,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发力。 通过线上平台展示推广,通过线下工坊实践体验,小湾社区实现了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其五,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服务、贡献力量,这种良性互动让治理成本降低、治理效能提升。

  烙画作为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让高老师的业余生活更丰富了。

  从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到专业救援,从文化自信到社区认同,黄桷坪街道正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志愿服务可以很专业,传统艺术可以很现代,社区治理可以很温暖。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