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重庆市璧山区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在为期6天的活动中,中医药特色集市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公共生活的重要窗口。
开街仪式。
据悉,该街区是璧山区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项目的核心载体之一,旨在通过“文旅+中医药”融合模式,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助力“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形成。作为中医药文化“七进”活动中“进公共场所”的实践项目,街区依托秀湖水街国际非遗特色小镇进行升级改造,总体量达2.3万平方米,构建起“医、技、康、药、食、智”六位一体的多元业态体系,为市民提供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
街区内的国医馆以“杏林润璧”为主题,融合巴渝传统建筑风格与中医药文化元素,不仅是一处诊疗空间,更是中医药服务普及化的重要平台。这里汇聚了国医大师张大宁、陈绍宏、唐祖宣及其团队,全国名中医崔应麟、童安荣等岐黄学者定期坐诊,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体验耳穴压豆。
在健康义诊区,10名市级及区级名医轮番坐诊,涵盖内科、骨科、妇科等领域,免费提供体质辨识、健康咨询和个性化调理方案。更贴心的是,配套中药房提供“看方、抓药、寄药”一站式服务,处方现场划价、医保即时结算、药包快递到家,与义诊区形成服务闭环,让“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真正落地。
街区内的中医特色技艺集市,汇聚近30项中医特色技艺。国家级非遗“刘氏刺熨疗法”在现场展示刺血与火熨相结合的独特疗法,缓解患者肩颈不适;“赵氏雷火灸”凭借特制灸条与温热疗法,吸引市民体验;唐成林、黄思琴等名医工作室则分别展示针灸整脊与针灸美雕技艺,展现中医从治疗到调养的多元价值。
此外,太乙技法、尹氏经脉挑针、周氏二指禅推拿、青山耳穴等项目也各具特色,从通经调气到便捷养护,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中医治疗选择。小儿健康专区则以轻柔推拿手法呵护儿童健康,让中医药温和融入家庭日常。
中药文创产品体验。
街区还设有“渝十味”道地药材展区,黄连、黄精等重庆本土药材以“活体标本+高清影像+成分雷达图”立体呈现,搭配生长环境与药用价值解析,让游客直观读懂“道地密码”。药食同源体验区推出石斛馒头、归芪鸡汤等养生食品,受到市民欢迎。
科技赋能也成为街区亮点。智能诊疗体验区引入中医体质辨识仪、移动机器人等设备,让“科技赋能中医”从概念变为现实。中医趣味体验馆的22组互动模块,让市民在趣味互动中理解中医理论。中药材书签、香囊等文创产品,则让中医药文化“可带可藏”。
目前,街区50余个业态已联合推出覆盖“医、养、食、验”的全链条服务套餐,包括百医铭中医馆的药浴调理、静妈妈食疗店的食养套餐,以及佳术好医药大健康馆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中医药服务新生态。
璧山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璧山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通过场景融合与模式创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近中医药的新场域,更探索出“文化引流、体验留人、服务暖心、产业赋能”的发展路径,让千年中医药智慧“活”在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