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2025年研究生新生见面会在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举行,首届31名2025级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与学院相关领导、校内外导师、辅导员正式见面,并就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就业前景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2025年研究生新生见面会现场。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理工为基、法管融合”的特色,致力于培养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见面会上,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胡海容向同学们介绍专业培养特色。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胡海容向同学们介绍专业培养特色。
胡海容指出,“复合性”是指具备理工科背景,可服务知识产权行业全链条(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的高端创新人才,同时具备外语背景,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应用型”则重点在于借力“双导师”,通过移动课堂、实务专家进课堂、项目制教学、专项培训等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就业”贯通培养。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苏平教授寄语新生。
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知识产权师?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苏平教授指出,成为一名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的卓越知识产权师,首先要成为品德高尚、恪守诚信的守护者,珍惜学术声誉和职业操守,以诚立身、以信致远;要成为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行动派;要成为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思想者,不断修炼品德、锤炼思想。
校外实务专家、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邓生富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知识,还要与产业界知名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契合。校外实务专家、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邓生富从个人从业经历、实际工作案例等角度讲述了一名“知产人”成长的故事,并以此鼓励同学们。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毛昊,校外实务导师王晓丹、张鹏、马宁等三位校外兼职导师以视频方式向新生们表达祝福及建议。他们表示,知识产权是交叉学科,必须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同时拓展相关学科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准细分赛道,构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新生代表杨芃同学作分享交流。
作为首届知识产权专业的研究生代表,新生杨芃讲述自己4年前从深圳辞职来理工大学求学的经历。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如何处理企业知识产权和法律方向的问题时,觉得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便报考了学校的第二学士学位。两年后,再次回到工作岗位的杨芃运用所学知识,将一家半导体公司做到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此次收到学院首届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的招生信息,杨芃立马下定决心报考。他坦言,每次遇到实务问题时,因为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内心就非常坚定,希望自己在这条路上持续探索、不断提升。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符旭涛对学生提出期待。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符旭涛表示,希望同学们在未来三年的学习过程当中,既要尊师重教,也要守住诚实守信的专业底线,以专业素养守护知识产权的公信力,练就真招与本领,心怀勇气与担当,在知识产权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