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制造业,共创新未来。9月25日,2025人力资源服务业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人社系统、制造业企业代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及专家学者等齐聚山城,共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大计。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重庆的“家底”和“未来”,而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支撑,则是筑牢“家底”、赢得“未来”的根本保障。如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才、产业、城市“三向奔赴”?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陈敬涛,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杨分别做了分享。
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陈敬涛。
近年来,数字重庆建设加速推进,智能化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如何健全人才的“引、育、留、用、转”完整链条,推动数字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陈敬涛: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作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数字经济人才市场,自2021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以来,始终紧扣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系统构建并持续优化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留、用、转”全链条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满天星”及“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数字经济人才专场(专区)引才活动207场,引进各类数字经济相关人才1.8万余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扎实推进“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取得全国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全牌照”,累计培训数字技能人才超过7万人次,其中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5000余人次。
在人才服务方面,我们积极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全国卓越工程师大赛、数字经济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累计将2845名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认定为“新重庆人才”,并提供涵盖学术交流、科技咨询、金融支持等服务1.88万人次。
同时,为推动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我们还联合中国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数字经济人才分类及评价规范》,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及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1+1+10+N”的市场工作体系,组建了101家单位参与的重庆数字经济人才联盟,打造了6个分市场,在68家重点企业和高校设立工作站,基本形成覆盖广泛、协同高效的服务网络。
下一步,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将深化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联动开展川渝数字经济企业技术交流会、西部地区联合引才等活动,为重庆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杨。
近年来,重庆提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如何构建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打造人才“蓄水池”,助力重庆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周杨: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全国设立的第二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近年来,产业园着力聚资源、搭平台、育人才,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发展。
一是聚资源。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已汇聚139家机构,能够为全市制造业企业提供包括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寻访、灵活用工、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服务人员总数896.04万人次,帮助就业和实现流动人数283.08万人次,服务单位39.88万家次。
二是搭平台。产业园积极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两业融合”供需对接平台。在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永川永联园区商会等地建设9个产业园工作站,通过工作站的方式,快速将人力资源服务送达至制造业企业;建设全国首个产业园内的猎头基地。吸引全国16家知名猎头机构入驻,为市内制造业企业提供精准、高效、高质量的人才寻访服务。截至2024年底,基地已为我市引进年薪20万以上高层次人才3064人。
三是育人才。近年来,重点聚焦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急需领域,通过企业合作班、高校订单班,产业园在全市已累计培养数字技术工程师5880余名,帮助企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