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变“黄金” 校地合作铺就北碚乡村振兴致富路-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8 15:31:20
来源:北碚区委宣传部

黄精变“黄金” 校地合作铺就北碚乡村振兴致富路

字体:

村民对黄精进行前处理。(李嘉会 摄)

  9月15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位于北碚区三圣镇是平村的重庆五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门口热闹起来。作为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药健康产品研发中心(重庆伊士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黄精产品中试孵化基地,项目刚刚投产就接到订单,印证了“实验室—孵化器—市场”链条的畅通高效。

  孵化:实验室→生产线

  “过去黄精的功效多存在于中医典籍上,如今它有了实验室数据支撑。”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学刚多年来从事天然产物(中药)化学、药物化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围绕黄连、黄精、甘薯等天然药用资源,开展“核心功效及其物质基础研究”。

  2024年初,北碚区将黄精项目纳入校企地推进科技成果孵化的重点项目。北碚区农业农村委接到李学刚团队的诉求后,多次上门问需,积极推进项目选址,最终选址在三圣镇是平村闲置厂房,并协调当地以优惠价格租赁。2024年6月,三圣镇政府、是平村、重庆伊士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4方正式签订中药材(黄精)中试孵化基地项目合作协议。

  “我们争取市级专项资金130万元,帮助他们建立加工生产线。”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区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于黄精产品中试孵化项目成立的重庆五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取得黄精产品中试生产线SC认证资格证。

  “高校出技术,我们出资金,共同成立公司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现在已拥有5件专利。”重庆五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罗强介绍,依托高校科研成果,公司研发生产了黄精果脯、黄精茶、黄精膏、黄精粉和即食黄精等多个系列产品,不仅接到了代加工订单,同时也在孵化自有品牌。

  致富:生产线→产业链

  走进黄精中试孵化项目基地,厂房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配备真空滚揉机、超微粉碎设备等先进加工设备,可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

  “我是柳荫镇西河村人,从家骑摩托车过来只要半小时。”村民胡章国早早赶到是平村,坐在生产线前对黄精进行预处理。目前,像他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周边村民有四五十人。“手快的一天能赚300元,日子过着很有奔头。”胡章国表示,既能工作又能顾家,大家都很有干劲。

  科研成果实现了本土中试、本土转化,下一步还将依托科研技术在周边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原材料本地种植。“我们的规划是打通一、二、三产业,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黄精、扩大生产规模。”罗强介绍,采用科学的种植工艺,保守估计可实现黄精亩产一万斤以上,实现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将定期到村里开展培训,指导黄精种植和加工技术。”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支持,从种苗培育、黄精种植等多环节谋划,助力企业打造“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李嘉会)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