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没人陪我看病,还好有志愿者帮我推轮椅、跑前跑后!”不久前,一位结石患者独自来到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的模样被志愿者及时发现,不仅推来轮椅全程陪同分诊、检查,还协助对接后续诊疗,康复后患者特意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蒋炳虎查看病例。
自今年8月引进高层次人才蒋炳虎以来,这样浸润着细节的暖心场景,在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愈发常见。秉持“患者事无小事”的服务理念,该科室从就医全流程的一件件“小事”入手,以患者就诊体验为核心优化服务,让曾经“沟通少、流程繁”的就医环节不断“减负增温”,逐步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暖心窗口”。
放射科咨询台。
针对患者就诊时“来回跑、找不准”的痛点,放射科首先升级了咨询台服务,打造“一站式解决”模式。以往住院患者弄丢打印好的检查报告,得自己找医生、跑其他科室,如今咨询台工作人员会主动接过需求,让患者拍一张电子报告截图,当场就能重新打印;遇到不属于放射科直接负责的问题,工作人员也不推诿,而是通过内部沟通协调,帮患者把问题解决在原地,不用患者多跑一步。
考虑到患者常因检查室房间号顺序混乱迷路,科室重新梳理了房间编号,把原本“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混杂的标注,改成统一清晰的顺序,让患者一眼就能找对诊室;观察到做检查时女性更衣需求远多于男性,特意在更衣室门口贴上“女更衣室”标牌,同时为有特殊情况的男性患者预留临时更衣空间,避免了尴尬情况的发生。
急诊患者的“急”更是被放在首位,科室建立了急诊优先检查机制,只要急诊患者到科,就第一时间安排检查,现场志愿者还会主动上前帮忙。
志愿者服务。
前不久,一位结石患者独自来做检查,当时大汗淋漓、脸色苍白,连家属都没陪同,志愿者看到后立马推来轮椅,全程陪着患者分诊、登记,再送到检查室,直到顺利完成检查。后来患者康复了,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在减少等待时间上,科室也做了不少细致安排:患者预约检查后,会提前接到电话,告知具体的检查时间段,方便大家合理安排时间;磁共振检查的等待时间被控制在48小时内,平均等候时间缩短了不少;技师组还会根据每天的患者流量弹性排班,高峰时段加派人手,不让患者长时间排队。
服务的温度更藏在“随口一提”的细节里。护士赵丹一次在登记时,听到一位做冠状动脉CT检查的甲状腺切除患者说“医生叫我不要吃海带”,虽然检查本身没有禁忌证,但她立刻想到海带含碘,而检查需要用碘造影剂,万一患者有碘相关禁忌就有风险。
赵丹没放过这个细节,反复打听患者主管医生的联系方式,多次沟通确认后,终于排除了安全隐患,让患者安心完成了检查。“当时就想着,要是自己家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也希望医生多问一句、多查一层。”赵丹的话,正是科室医护人员服务理念的缩影。
蒋炳虎(左四)带领团队成员讨论疑难病例。
护士长曾念还提到,现在每个诊室都配了对讲机,医护人员随时能沟通,遇到问题能快速解决;技师长翟翼也说,大家服务患者的意识越来越强,和患者沟通时也比以前更耐心了。
随着这些服务“小事”的落地,放射科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患者满意度提升。同时,科室也没放松技术和团队建设,目前已开展心脏MR成像、4D动态血管成像、神经融合成像等十余项此前未曾开展的技术,还通过“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活力,让年轻医技护人员“想做事、能做事”。如今的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正用一件又一件服务“小事”,把“暖心窗口”越擦越亮,成为患者就医路上的贴心依靠。(蒋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