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上,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派出“教育与体育”“新闻传播”“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和“表演艺术”五大赛道七支战队,以全员夺奖的强势表现斩获2金5银,获奖总数与含金量双双刷新学校参赛纪录。
其中,音乐学院继往届赛事后再夺金奖;文化旅游学院摘取新闻传播赛道首金,实现学校历史性跨越;艺术设计学院、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凭借多年积淀再获佳绩。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彰显了新时代文化艺术类职业院校的硬核实力,更展现了“产教融合、赛教互促”的强大活力。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上获2金5银。
这七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衡量专业技能的标尺,更是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重艺)近年来坚持“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办学理念,深入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这份成绩,不仅在于奖牌的光芒,更在于其背后所映照出的,新时代重艺师生教学相长、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
以赛教为核,铸就成长成才之路
优异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荣耀的背后是一条清晰明确、久经验证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直以来,重艺始终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核心抓手。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套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前沿标准,系统性融入日常教学的“路线图”。重艺组织专业力量,深入研读各类高水平技能大赛的赛项规程与评分标准,将其内化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实训项目的“硬指标”,真正实现教学与赛场的“无缝衔接”。
“动真格”的课堂,是这条冠军之路的基石。在重艺,舞台就是课堂,课堂也是训练场,训练场亦是未来赛场。此次大赛中,艺术设计学院在“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两个赛道上一举获得三项银奖,正是专业群整体教学实力提升的全面提醒。这份体系性的胜利同样体现在文化旅游学院首次摘得“新闻传播”赛道金奖的过程中,其背后正是文化旅游、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舞蹈与戏剧学院的跨院协作与资源整合,彰显了重艺“一盘棋”的整体办学优势。新闻传播赛道所取得的金牌,更是学校首次在非艺术类、非教育类的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上的重大突破。这种将大赛标准常态化的教学革命,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活水”能源源不断地从课堂流向赛场,又从赛场反哺课堂。
这条成才之路的终点,远不止于赛场上的奖牌。重艺着力培养的人才,是既能竞技、更能应用的“多面手”。从完成国庆70周年“魅力重庆”彩车晋京游行任务,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作出突出贡献,并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以及优秀毕业生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联合军乐团,重艺师生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国家级的重大舞台上。
事实证明,通过“赛教融合”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了服务国家重大任务的过硬本领与综合素养。从课堂到赛场,再到更广阔的社会舞台,这正是重艺“冠军成才之路”的最终价值所在。
以匠心为炬,点亮师生逐梦之光
如果说科学的培养体系是成功的骨架,那么师生同频共振的奋斗精神,则是其中流淌的滚烫热血。
在重艺,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站着一群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引路人。他们是严师,为了一个细节,可以陪着学生将方案“修改30余稿”;他们也是慈母,在学前与艺术教育代表队学生队长谭维雪心中,“丹丹老师和遥遥老师就像我们的‘爹妈’,时刻守护着我们”;他们更是同行者,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的梁庆遥老师七年坚守,从省赛三等奖一路陪伴学生站上国家级领奖台,用行动诠释了“虽远必达”的信念。
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训练。
老师是那束引路的光,学生便是那群执着追光的人。“相信光吗?”这不仅是音乐学院表演艺术团队的座右铭,更是所有参赛学子的内心写照。为了追逐这束光,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备赛期间,顶着重庆的酷暑高温,每天超过10小时的封闭训练成为常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陶凤翔用“酸甜苦辣咸”来形容这段经历的五味杂陈。同样的奋斗故事也发生在“新闻传播赛道”的金牌团队身上,为了实现该赛项“零的突破”,文化旅游学院师生团队在暑期坚持了长达两个月的高强度集训,反复打磨作品,在全国122支高水平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将汗水浇灌成了金牌。正是这一次次淬炼,让学生黄苑钦由衷感叹:“老师们的每一句‘你可以’,同伴们的每一个信任的眼神,像温暖的阳光,一步步将我心中的问号拉直。将无形的压力化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站在比赛现场的底气。”
赛前,同学们反复打磨作品、反复训练。
奖牌的背后,是技能的飞跃,更是重艺学子意志的磨砺与信心的重塑。
在师生们奋力拼搏的背后,是重艺全校上下的通力协作。党委书记梁跃、院长谢亚平等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赛事,多次到训练现场,慰问鼓励备赛师生,强调要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安排、劳逸结合。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与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从场地、设备到食宿、交通,为参赛团队提供了最细致、最全面的后勤保障。这份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构建了让师生们无后顾之忧的备赛环境,更化作了他们心中最坚实的底气与最澎湃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技能的精进之中,为最终摘金夺银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能量。
同学们围绕在一起,不断优化和完善作品。
以巴渝为根,奏响时代舞台之音
若问重艺学子何以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舞台上卓尔不群,答案深藏于脚下的巴渝沃土。
如果说音乐学院的蝉联金奖,展现了重艺对传统文脉的“深度挖掘”,那么文化旅游学院首次摘得的新闻传播赛道金奖,则体现了重艺服务区域发展的“时代温度”。前者以“巴音渝韵”为主题,将川渝非遗音乐的精髓巧妙融入现代小学美育教学,让民族瑰宝焕发新生;后者则紧扣时代脉搏,将镜头对准地方经济发展,用新媒体语言讲好重庆故事。两枚金牌,一个回望历史,一个面向未来,共同印证了重艺“依托文化、服务文旅”的办学定位。
学校在比赛中获金奖。
这背后,是重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院校的文化担当,也是作为重庆非遗保护协会教育分会牵头单位的社会责任。在这一理念的浸润下,重艺人才培养始终贯穿着“文化铸魂”的主线。在重艺,学生们不仅学习专业的技能技艺,更懂得如何从灿烂的巴渝文化中汲取灵感,从而让作品有根可依、有魂可铸。重艺培养的学生,掌握的是安身立命的“艺”,树立的更是服务人民、传承文化的“德”。这样的重艺学子,未来之路必将走得更稳、更远,也必将为区域文旅融合发展,贡献出更多有分量、有温度的青春力量。
征途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两金五银的成绩,既是对过往所有重艺人辛勤耕耘的最高褒奖,更是激励重艺迈向更高目标的强劲号角。这份荣誉,将沉淀为重艺办学的底气,转化为重艺育人的动力。
立于职业教育的潮头,重艺将继续向内探寻艺术的真谛,向外扎根重庆的沃土,目光始终聚焦于人——致力于锻造那兼具“舞台表演力、艺术原创力、文化传承力、服务实践力”的时代新人。重艺将以不辍之笔,为新时代的华彩乐章,添上浓墨重彩的重艺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