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重庆9月7日电(邵以南)“低空经济是制造、运营、服务、支撑四大维度交织的复杂系统。面向未来,其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能飞’,而在于‘如何飞得有价值’。”在7日举行的2025低空产业生态大会上,北京理工大学未来立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张利国表示。
低空经济整合多项前沿智能科技、链接多元场景,前景备受期待。大会上,来自全国的低空领域专家,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的负责人,围绕低空航空器研制、低空装备安全与验证技术、低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能力体系、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等话题,探讨低空产业“不止是飞行器”的生态化发展路径。
“我们依托‘西部低空之城’的资源优势,搭建无人机智慧管控平台,建立全地域、全场景、全要素、全天候的低空数据感知系统,构建起全域感知、动态监测、预警处置的智慧应急体系,提升区域安全韧性和水平。”重庆梁平区副区长唐俊义说。
这是当地“规建治一体化”低空场景中的“应急救援网”。80台无人机可在30分钟内实现区域全覆盖,推动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秸秆禁烧、防汛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控。
飞流智能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奇带来了无人机“无人化”解决方案,也就是不需要飞手和地勤人员,无人机可以“自动”完成巡检作业。
“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无人机智能机巢。”刘奇介绍,它好比一艘微缩版的“航空母舰”,用户从云端在线规划任务后,机巢自动放飞无人机并即时采集、分析数据,任务完成后自主返航、自动维护。
正在重庆举办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低空经济是一大热词。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2馆设置低空经济技术装备成果展,汇聚整机、零部件、检测装备等73家企业、117款产品。活动方面,除了2025低空产业生态大会,还举行了2025第二届重庆无人机竞速赛、重庆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发布等。
作为制造重镇,也是山城、江城的超大城市,重庆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与丰富的应用场景,近年发展低空经济取得初步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低空经济相关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47家,同比增长104.2%。2025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飞行时长19万小时,同比增长109%;飞行架次达116万,同比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