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重庆南岸区某10千伏纳放线下,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飞手罗曾一心操作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无人机依托轻量化自适应巡检技术,精准完成3.4公里配电线路的全面巡查,彻底摆脱“提前规划航线” 的束缚,实现“边飞边思考”。
飞手罗曾一心操作无人机腾空而起。
“自适应巡检技术使无人机有了自动驾驶能力。”南坪配电运检班班长陈宇航介绍。“无人机首次飞行便可实时完成该线路的自主巡检航线规划,用时仅为人工规划的五分之一,并同步完成红外测温、隐患缺陷识别记录、超高树障分析、开关变压器等柱上设备识别。”无人机可实时分析线路走向、杆塔位置、周边障碍等动态环境信息,全程无需人工介入调整,真正实现 “飞行与规划同步、变化与适配同频” 的自主运维模式,大幅提升巡检效率和精准度。
屏幕显示:无人机正在自主排查隐患。
在隐患缺陷排查方面,模型轻量化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传统无人机巡检传回的图像需要运检人员逐张检查识别,一次巡检任务需人工识别的图片就有数百张,隐患缺陷查找耗时耗力且可能出现遗漏。基于算法模型轻量化技术,实现绝缘子破损闪络、避雷器老化、鸟害等配网隐患缺陷算法的前端部署,巡检过程实时检测隐患缺陷,并自动拍摄高清图像,回传后可自动生成数字化巡检报告,记录线路全量台账,彻底打通 “实时规划飞行 — 实时检测缺陷 — 实时生成报告” 的全流程自主闭环,极大提升了隐患缺陷分析与处置效率。
自配网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应用以来,仅一周的作业周期内已高效完成包括跨林区和老旧城区108.5公里线路、1948基杆塔的巡检任务,共发现70余处线路隐患缺陷,为线路健康运行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也为供区居民夏季可靠用电、林区森林防火保驾护航,这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化配网运维领域实现了高质量创新突破。
未来,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将进一步融合无人机机巢技术,拓展“数智化”巡检应用场景,持续提升配网运维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创新动力。(杨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