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囊肾-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5 17:19:51
来源:重庆中肾医院

什么是多囊肾

字体:

  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主要特征是肾脏内会长出多个充满液体的囊肿,这些囊肿会逐渐增大,破坏正常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多囊肾的主要类型及遗传特点

  多囊肾按遗传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

  较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90%,遗传特点是“代代相传”,即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有50%概率遗传,且男女患病概率均等。患者通常在成年后(30-50岁)才出现明显症状,也有少数在儿童期发病。

  2.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

  较少见,约占10%,父母双方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自身不发病),子女有25%概率患病。患者多在婴幼儿期就出现症状,病情通常更严重,常伴随肝脏等其他器官受累。

  多囊肾的常见症状

  疾病早期,囊肿较小时,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肾脏相关:腰痛、血尿、尿液中泡沫增多、肾结石;

  全身表现:高血压、肾功能下降。

  重庆中肾医院医生表示,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控制血压、治疗感染、合理饮食等方式延缓疾病进展。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进行遗传咨询和定期筛查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