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医院:以“融合”为钥 促学科建设提质增效-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5 17:16:04
来源: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重庆市人民医院:以“融合”为钥 促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字体: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如何通过学科建设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近年来的探索与成果备受关注。从管理机制的创新突破到多维度“融合”的深度实践,再到跨区域协作的持续拓展,这家医院以扎实举措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本部。

  管理创新驱动学科“雁阵齐飞”

  近年来,重庆市人民医院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性机制构建、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等举措,激活了学科建设的一池春水。

  医院按照“重点学科分级支持、诊疗中心集群发展”的思路,给学科发展装上了“加速器”。针对重点学科,医院按“高峰、高原、高地”进行分级支持,那些在中期及期满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学科,还能拿到一次性绩效奖励。不仅如此,临床科室间的“赛马比拼”更是常态化,医院会定期发布综合评价的五色图和优秀榜,评价结果与绩效奖励挂钩。这样一来,学科发展的“雁阵效应”逐渐显现,目前已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7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6个,市级专病中心3个。

  与此同时,医院以疾病诊疗为核心,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起了一个个跨学科协作平台。神经中心、心脏中心、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骨科中心等应运而生,多学科专家围着患者开展“一站式”精准诊疗。

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开展火针治疗。(向燕妮 摄)

  以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为例,在风湿免疫、皮肤性疾病、消化性疾病、老年病、突发性耳聋等多种病症上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患者满意度提升。这种模式不仅让医疗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也越来越好。

  “融合”理念贯穿学科发展全程

  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小辑表示,谈及近年来学科建设的成果与特点,“融合”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这体现在人才与学科、学科与学科、中医与西医等多个维度。

  在人才与学科融合方面,医院打好“引留育用”组合拳,实施“五个一”人才工程,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岐黄学者、长江学者等人才20余名,打造“人才驱动学科、学科反哺人才”可持续发展闭环。通过“百名学科人才”与“百名管理人才”选拔中青年骨干,出台优秀青年人才“扶持政策”,实施博士待遇兜底、优秀青年人才低职高聘、编制备案制等改革。如今,医院实现了国家级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双突破,青年博士占比持续提升,博士后进站人数4年年均增长超300%。通过人才赋能,医院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做强一个学科”的良性循环。

  在学科与学科融合方面,医院设立神经中心,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优势,凝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2个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脑胶质瘤精准医学市级专病医学研究中心、神经变性病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的力量,高效提升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实力;设立骨科中心,整合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综合骨科,建立联合诊疗机制,优化复杂关节疾病、脊柱疾病、严重创伤等疾病的“一体化”诊疗流程,加速患者康复;设立心脏中心,创建了集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含CCU、介入中心)、重症医学科、心脏影像中心为一体的多学科协作平台,高效精准地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今年,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开设“体重代谢管理门诊”,联动全科医学科、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普通外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多维度评估和全方位、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

  中西医融合方面,作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医院设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构建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经过两年建设,消化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科已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已建成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示范专科19个。同时,医院还积极推广西学中培训,推动中西医结合科研创新,鼓励合作研究和成果转化。

  这些融合举措实现了医疗技术、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了医院整体学科水平迈向新的高度,也为患者的健康福祉提供了更加全面、优质和高效的保障。

  多元探索拓展学科辐射半径

  今年7月26日,“2025年重庆市肺结节与早期肺癌区域专病临床诊疗中心联盟大会”在重庆举行,大会成立重庆市肺结节与早期肺癌区域专病临床诊疗中心联盟。重庆市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市内10家医院共同推动区域肺癌早筛早诊早治能力提升。

重庆市肺结节与早期肺癌区域专病临床诊疗中心联盟大会召开。

  成立专科联盟、区域专病临床诊疗中心联盟,设立专家工作站,开展服务基层活动、技术推广……重庆市人民医院正以多种方式履行三甲公立医院责任,拓展学科辐射半径,共促共建共发展。

  医院多个学科辐射作用越来越强。神经中心牵头成立重庆市帕金森病专科联盟,共有55家委员单位,旨在提升重庆市规范化诊疗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组建专科联盟,辐射西部地区,已有50余家联盟单位。心血管外科牵头组建“重庆市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病临床诊疗中心联盟”,13家区县医院已加盟。肝胆胰腺外科王槐志专家服务团队,在云贵川区县医院共建专家工作站、开展卫生适应性技术推广,推动先进诊疗技术向区县下沉及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消化内科牵头成立重庆IBD联盟,已有100余家成员单位,促进重庆地区IBD诊治水平的发展,实现牵头医院与地市医院的双向转诊模式的进一步落地及诊疗能力的提升。妇产科专科联盟已吸纳四川泸州、自贡、达州的多家医院加入。综合外科与贵州毕节市赫章县人民医院开展深度帮扶合作,开展手术示教、学术讲座,并为该院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进修计划。健康管理专科联盟单位数量已达70家,以技术支持、对口帮扶为纽带,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小辑表示,除开优势学科的辐射,医院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跨区域合作,推进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

  2020年7月,重庆市人民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院发展一体化战略框架合作协议。近年来,双方重点围绕学科建设、科研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为发挥两院在心血管领域的优势,2024年7月,重庆市人民医院制定川渝共建心肌病心力衰竭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心建设方案,11月“川渝共建罕见心肌病及疑难重症心力衰竭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心”正式成立。依托该诊疗中心的同时,重庆市人民医院还建立京川渝跨省市多学科多专业的专家团队,实现疑难重症心血管病患者高效便捷就医。

  此外,重庆市人民医院在平衡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发展上,采取系统性战略规划,依托重庆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市医学科学院吸引交叉学科人才,鼓励联合申报重点专项,通过成渝合作扩大传统学科辐射力,形成了“优势学科引领、新兴学科突破、交叉学科赋能”的良性生态。(蒋永劲 张勤)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