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化工“世界一流”目标背后的硬实力-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8/22 07:49:13
来源:重庆日报

长寿化工“世界一流”目标背后的硬实力

字体:

  “今年,我们将力争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基础上,实现单位GDP能耗再下降3%。”8月18日,记者从长寿区有关方面获悉,锚定“加快建设万亿级新材料产业核心承载区和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这一目标,2025年上半年,该区工业发展势头稳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44.5亿元。

  连日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寿经开区,先后在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维化工)、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长寿经开区应急服务中心,见证了长寿经济数据背后蕴藏的系列“绿色化学反应”:天然气生成蛋白质、化工废气“变废为宝”、废硫酸“涅槃重生”……

  不难看出,长寿正以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改造为抓手,推动国家绿色园区建设提质见效。

  用天然气生产单细胞蛋白

  天然气与蛋白质之间如何产生关联?记者在长寿经开区的一家企业找到了答案。“我们采用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熊维江说。

  该公司成立才短短5年,却是全球首个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规模化生产基地。这是一种以天然气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新型单细胞蛋白产品,目前主要用于鱼虾等水产饲料的生产。

  从天然气到蛋白质,这是怎样一个“绿色”变化过程?

  “我们在专用发酵装置内利用天然气‘喂养’细菌,细菌长出的‘肉’,就是最终的微生物蛋白,呈粉末状。”熊维江表示。

  熊维江介绍,这是一项对天然气资源的创新利用技术,“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生产过程清洁绿色,仅耗费极少的水资源,相比传统蛋白原料生产,对海洋、土地和水资源的依赖度和环境破坏度更小。”

  “变废为宝”与“涅槃重生”

  “这套装置每天可以生产高纯度氢6400公斤,满足26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用氢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8月14日,川维化工甲醇运行部副经理董礼介绍,使用甲烷生产醋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氢气——其中含有水分、甲烷、一氧化碳等杂质,达不到高纯度商用氢气的标准。

  以前,这些含有杂质的氢气要么用于燃烧供暖,要么做成液氨,未能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2023年,搭乘成渝氢走廊建设“快车”,川维化工投入2000万元建设了国内首套以天然气副产氢为原料的氢气纯化装置。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供应项目,这套装置2023年底投用后,在重庆的市场份额很快超过80%。它不光为成渝氢走廊铺好了“氢气路”,还有助于氢能源汽车更快普及。

  “在生产乙炔时会产生大量废硫酸,其储存、运输风险较高,过去需要花钱进行专门处理。”川维化工甲醇运行部西区副主任何强告诉记者,为破解这一难题,企业投入资金1.2亿元,采用中国石化自有烷基废酸制酸回收技术,新建了一套处理能力为3.5万吨/年的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装置。

  何强给记者算了笔账:过去公司既要花钱处置废硫酸,又要重新采购用于生产的成品硫酸;而在废硫酸“涅槃重生”之后,两笔钱都省下了,每年能降低近8000万元成本,既环保又划算。

  五级防控确保废水“滴水不漏”

  众所周知,化学工业是一种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行业,长寿如何构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尤其是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我们构建了五级防控体系对废水进行拦截,确保各种情况下废水不流出园区。”长寿经开区应急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羲介绍,现已建成的“装置级、工厂级、片区级、经开区级、河流级”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能有效拦截173.05万立方米废水。

  其中,第一、二级防控体系位于企业厂区内——包括334个装置围堰、罐区围堰和213个事故应急池,园区企业可以通过装置围堰和罐区围堰对事故废水进行拦截,再经过工厂级雨污切换装置将其引入企业事故应急池,避免进入外环境。

  “即便事故废水突破一、二级防控体系,也可通过建立在公共区域的三、四、五级防控体系对其进行拦截。”李羲介绍,五级防控让废水“滴水不漏”,确保长江及下游水质环境安全。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