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跨越千里解难题,困境少年吃饭不再愁-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2 14:33:46
来源:“看丰都”客户端

三年跨越千里解难题,困境少年吃饭不再愁

字体:

  近日,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小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自从有了这笔生活补助,再也不用为生活费发愁了。”他所说的,是每月1651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这笔温暖的补助背后,是保合镇政府用时三年、用耐心与坚守织就的一张民生保障网。

  事情还得从2022年初说起,小敖的父亲意外身亡,留下他与严重智力残疾的母亲谢某某。家庭的重担一下压在了这个少年肩上,保合镇政府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计划为小敖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可现实的难题接踵而至:小敖母亲身世不明,又没有残疾证,政策申请屡屡受阻。

  保合镇没有因困难而停滞。一方面,先以低保政策为小敖落实了基本生活保障,解了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成立了寻亲工作组,全力破解政策申请的瓶颈问题。工作组翻阅旧档案、走访邻里,从小敖母亲模糊的口音中捕捉到“贵州的线索。他们靠着仅有的模糊信息,通过电话、微信与贵州当地相关部门反复联系,终于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协助下,联系上了谢某某老家的村支书,确认了她的身份。

  2022年4月,小敖母亲被娘家人接回贵州,本以为政策申请能顺利推进,新的阻碍却出现了——小敖母亲的家人不愿配合办理残疾证,政策落实陷入“最后一公里”的困境。

  “不能让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这成了保合镇民政干部的共识。每月坚持通过电话、微信与贵州当地村支书沟通。从政策解读到情理疏导,一次又一次的耐心交流,终于让“僵局”有了“转机”,2025年5月,保合镇政府终于收到了这份跨越千里的证件照片,随即就为小敖落实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待遇。

  三年时间里,无数次的沟通协调,每月政策研究会上的细致打磨,保合镇用“绣花功夫”解开了这道特殊的民生难题。“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保合镇干部们的心声,也是他们行动的写照。

  这份关怀不会因政策时限而止步。“待小敖年满18岁后,将根据其学业、就业情况持续跟进,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保合镇相关负责人说。

  保合镇的这场民生接力,正是“为民办实事”最鲜活的体现。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照亮了困境少年的成长路。

【纠错】 【责任编辑: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