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补心!重庆松山医院成功开展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2 16:25:55
来源:重庆松山医院

无痕补心!重庆松山医院成功开展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字体:

  近日,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耿召华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一名8岁男童无痕补心。

  8岁男孩被“偷走”的奔跑自由

  这位年仅8岁的小勇士,一个月前开始有了烦恼。原本和小伙伴奔跑嬉戏的快乐时光,如今却成了困扰。仅仅是追逐几步,他就会面色发白、气短难忍,不得不停下脚步喘息不止。

  父母随即带孩子来到医院,经过详细的心脏超声检查,谜底终于揭开:心脏上存在一处“小漏洞”。最终他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这个小小的缺损,使得本该分隔左右心房的“墙壁”,出现了一个缺口,导致血液异常分流。长期下去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活动能力。

  正常心脏与房间隔缺损的差异对比。

  可降解封堵术:让“金属残留”成为过去

  关于房间隔缺损的治疗,临床主要有外科开胸与介入手术两种路径。外科手术虽技术成熟,但长达十余厘米的创口、需要锯开胸骨的创伤性操作及漫长的恢复周期,让患儿家长表示担心。

  因此,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介入封堵术成为更优选择。而介入治疗内部,也存在重要分岔路:是选择传统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还是应用新一代可降解封堵器完成“临时支撑”后悄然“功成身退”?

  考虑到患儿年龄小,且家长对植入金属异物存在深切忧虑,教授团队经多维度评估后,最终一致认为: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是最理想方案。该材料能在完成心脏组织修复的“桥梁使命”后,逐渐降解为对人体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自然代谢。既能闭合缺损,也能为孩子换来一个“无金属残留”的纯净未来。

  3D模拟可降解系列封堵器降解过程。

  手术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主任易岂建教授指导下,多学科协作推进。术者团队经股静脉穿刺建立介入路径,在DSA及超声双重引导下,将可降解封堵器精准释放至缺损处。

  展开后封堵器贴合牢固,术中即刻超声显示分流消失,封堵成功。手术全程仅40分钟。术后患儿无任何不良反应,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可降解,是儿童先心病治疗的一大步”

  耿召华表示:“房间隔缺损是常见先心病,尽早干预可避免远期心功能受损。可降解封堵技术实现了从‘金属留存’到‘完全吸收’的跨越,更符合儿童生长特点,也代表未来先心治疗的发展方向。”

  此次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开展,是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技术实力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医院先心病微创治疗正式进入“可降解时代”。未来,医院将继续推进先心病诊疗领域的技术创新,以更优效、更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为家门口的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纠错】 【责任编辑: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