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渝北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约518亿元-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1 11:27:58
来源:渝北时报

上半年渝北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约518亿元

字体:

  走进渝北区智能制造基地,北斗智联的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MES系统实时跳动的数据流掌控着生产脉搏,AI质检仪取代了传统人眼,精准捕捉细微瑕疵。在生产线尽头,新下线的智能座舱产品自动打包装箱,即将发往全国……这样的繁忙景象,正是渝北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上半年,渝北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增势如虹,实现增加值约51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2.4%,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澎湃动能。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正是以软件赋能为代表的产业深度融合。

  在仙桃数据谷,软件力量正深度重塑汽车产业基因。作为重庆首批“启明星”软件企业,北斗智联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全栈产品已搭载于国内外众多车型;中科创达则深耕操作系统,为车企提供从底层开发到应用定制的整体解决方案。软件加持下,渝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突围。今年上半年,全区软件信息产业营收达186亿元,同比增长12.7%。

  渝北聚焦智能制造,着力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汽车、电子信息这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的优势,向产业链的前端进行延伸、后端展开拓展。近年来,成功引进OPPO元时空智能研发总部、传音科技、小传实业等50多个研发、贸易项目,积极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奔赴”。全区累计建成27个智能工厂、158个数字化车间,在全市排名较为靠前。其中,国器智眸(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实数融合”典型案例,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称号。创新土壤日益肥沃——累计培育29家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7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5%。

  与此同时,仙桃数据谷178万平方米的楼宇资源正转化为强大的平台聚合力。这里已培育引进长安软件、中科创达、北斗智联等5家重点软件企业,汇聚33家专精特新企业和65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仙桃数据谷已集聚数字产业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达2.1万人,2024年园区营收达117亿元。临空优势同样转化为产业势能。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全区集聚航空物流企业293家。上半年,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业营收259亿元,同比增长7.6%。

  在招商引资领域,深化央地合作,促成中电信翼金、中国物流、中国中车、商飞智能、联通(西部)数字生态产业园等央地合作项目成功落户。今年上半年,再添浙江青莲食品等31个项目,正式合同额339亿元,位居全市前列。方大重庆航空城建设提速,飞机租赁、航空培训、飞机维修与拆解等项目有序推进,航空产业链羽翼渐丰。

  面向未来,渝北将强化政策引领,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这两大支柱产业,精心绘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全景图谱。整合并迭代“软件十条”“创新十条”等政策,加快   制定出台《渝北区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举措》,着重支持科技研发、软件信息、航空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借势中国物流、方大重庆航空城壮大航空物流,引导制造业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盘活低效资源,优先招引服务业项目。

  强化平台支撑。依托仙桃数据谷,培育并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业态,联动重庆邮电大学深化工业互联网实训;借力人力资源产业园精准对接制造业人才需求;携手西南政法大学拓展涉外法律服务;立足新牌坊金融集聚区发展产业基金与普惠金融。

  强化服务保障力度。落实常态化的企业服务机制,完善诉求一键响应、政策精准匹配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以“一企一策”“一项目一团队”的方式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的发展,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从智能车间的高精尖设备,到翱翔天际的航空新城,渝北正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笔,在智造强区的蓝图上挥毫泼墨。当软件定义硬件、数据驱动制造成为常态,这座创新之城的发展引擎,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记者 欧云霄)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