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城镇新增就业实现“双过半” -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0 16:04:15
来源:渝北时报

渝北城镇新增就业实现“双过半”

字体:

  近日,在渝北区龙塔街道紫荆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网络创业技能培训火热进行。资深电商专家和创业导师为30名跃跃欲试的年轻人量身定制了系统课程,点燃了他们网络创业的热情。这只是渝北区精准服务就业的一个缩影。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渝北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完成全年5.5万人目标的62%,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这张亮眼的“期中答卷”背后,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重点群体精准帮扶与创新服务模式协同发力的结果。

  招聘活动持续开展

  助力高质量就业

  搭建高效对接平台是畅通就业渠道的关键。今年2月,由渝北区人社局主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承办的2025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本次招聘会创新采用“现场招聘+直播带岗”双线模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拓宽了对接渠道。家住仙桃街道的返乡务工人员赵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我想在‘家门口’就业,这次招聘会真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找到了一家本地物流公司的工作,工资待遇和我在外地打工差不多!”赵先生满意地说。

  这样的精准对接贯穿全年。1-6月,全区共开展各类招聘会87场,发布岗位信息5.3万个。这背后是渝北区不断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一厅两场多站点”服务矩阵,深化“渝悦·就业”平台大数据应用,大力推广“渝职聘”招聘求职平台。目前,平台吸引1892家参保20人以上企业入驻,发布岗位10.3万个,两项数据均居全市首位。同时,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17就业”职业指导等活动18场,服务9000余人次。

  打好政策组合拳

  真金白银支持就业创业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减负添力。区人社局上半年打出一套稳就业“组合拳”,资金精准滴灌市场主体。通过高效便捷的“直补快办”机制,发放就业补助资金6740万元,惠及1133户企业和9430名群众;同步落实失业保险降费政策,为2.5万户企业减负1.3亿元。

  “免申即享”政策效应显著: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46万元,稳定就业岗位2.41万个;发放“稳岗贷”1.41亿元,为162户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流动性支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9万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活力。

  重庆段氏服饰相关负责人对此感受深刻:“‘零材料’就能办妥,十分便利,让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

  重点群体精准帮扶

  “一人一策”服务困难人员

  面对全市超37万高校毕业生的压力,渝北区积极实施青年留渝来渝行动计划,上半年成功促进2.08万青年扎根渝北发展。

  在重庆外语外事学院2025届毕业生双选会上,英语专业毕业生李雯兴奋地告诉记者:“学校的双选会引入了AI智能匹配系统,帮我精准锁定了心仪的跨境电商企业内容运营岗位!”这场汇聚了140家企业、提供3064个岗位的双选会,最终促成774名毕业生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针对农民工群体,渝北区大力推行“家门口”就业策略,上半年实现农民工就近就业1.05万人。在位于仙桃街道的零工驿站,返乡务工人员赵军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在本地物流公司上班,工资待遇和外面差不多,关键是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心里踏实多了。”此外,对就业困难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渝北区坚持“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上半年分别助力2774名和7335名困难群体实现上岗。

  “四位一体”培训模式

  破解产业人才瓶颈

  作为工业大区,渝北区软件信息产业同样面临人才挑战:本地顶尖高校资源有限、高端人才难聚难留等问题亟待破解。

  渝北区积极应对,依托软件超级人才工厂,联动重庆工职大学与菲利信、长安安驿等企业,定制特色工种,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同时,通过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出“技能提升特训营”,开设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数据分析师等前沿课程。“来这里参加培训,政府有补贴,又能学到最实用的前沿技术,对职业发展帮助真的很大!”参加培训后成功入职景烁数据科技公司的高校毕业生刘敏深有体会地说。

  今年以来,渝北区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定向类培训5200人。新开发了数控铣床、供应链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等6个紧缺培训项目,培养紧缺技能人才965名。在促进创业方面,构建起“培训+服务+孵化+活动”四创联动服务体系,实施“创享渝北”创业赋能行动,持续多维度精准发力,为创业者提供覆盖全周期的全方位支持,服务创业者300余人次;强化平台精准赋能,27家孵化基地已成功孵化企业5100余户,带动就业4.5万余人。为促进人岗高效匹配,充分发挥渝北就业人才网、零工驿站等平台的大数据智能匹配功能,强化对410家企业的用工动态监测,完善重点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并对民康工贸、西部航空等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用工指导,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用工难题。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继续精准施策,全面摸清就业底数,建立高校毕业生、市外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详细台账,精准掌握就业需求。同时,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落实好“4项应急政策+5项长效机制”,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攻坚行动,及时为重点群体提供“1131”实名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健全完善失业登记、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生活保障、就业援助等联动机制,全力以赴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目标圆满完成,力争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全市排名“保A进位”。(记者 杨青)

【纠错】 【责任编辑: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