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林业局公布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名录-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8/05 08:56:23
来源: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市林业局公布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名录

字体:

  小微湿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重庆市林业局正式公布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名录,标志着重庆市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重庆是中国西南山地湿地的代表性区域,其中在8公顷以下的小型、微型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三分之一,发挥着许多大型湿地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重庆在全国率先探索“小微湿地+环境治理、生态产业、生态旅游、民宿康养”等模式,得到国家林草局充分肯定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自2025年1月启动“小微湿地+”示范点申报工作以来,各区县积极响应,全市共有68处小微湿地参与申报。经过综合评估,最终确定荣昌区杨家湾、梁平区猎神村梦溪湉园等25处小微湿地入选首批名录,涵盖环境整治、生态旅游、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等多种类型,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雅荷湿地“小微湿地+生态产业”示范点位于重庆大足龙水,总面积26.22公顷。该示范点主要以湿地植物育种研究、湿地植物苗木培育和湿地景观设计为主。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实现了“科研+产业+观光”的多重价值,成功汇结荷花品种1000余个,湿地植物2000余种,成功培育太空荷花200余个,并带动区域就业每年9000人次,促进增收100余万元。

  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依托“小微湿地+”助力乡村绿色发展。当地通过种植花叶芦竹、卡开芦等9类具有吸收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进行生态修复,使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Ⅳ类标准。如今,这里不仅是濑溪河的水质“守护者”,更成为集观光休闲、科普研学、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重庆沙坪坝区凤凰镇文化广场小微湿地通过因地制宜实施小微湿地水系连通、微地形改造等措施,栽植有黄花菖蒲、水杉、美人蕉等40余种植物,在提升生物多样性、优化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同时,打造了集休闲娱乐、健康旅游、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文化广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小微湿地+’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为市民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福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作出积极贡献。”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