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昌州街道地处城市中心,这里人口密集、情况复杂,如何确保辖区安全稳定?昌州街道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基础,积极探索“警格+网格”联动融合,组建“七共建”警网联动体系,打造“十融合”警网融合治理新模式,将警务力量与网格化管理紧密结合,推动基层治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全链条走深走实,全面提升最小单元治理能力。
昌州街道社区民警、网格员在警网融合智能一体化平台会商讨论相关工作。
筑牢根基
激活基层治理引擎
宝城寺社区位于荣昌城区核心位置,辖区共有30余个大型居民小区,常住人口6万余人且商业综合体密集、人流车流量巨大。“位置当道,区域重要,出个小事情都会搞成大事情”。“怎样守护一方平安”一直是社区书记谭滔的一桩“心病”。“警网融合”以来,宝城寺社区通过坚持党建统领、聚焦数据共融、警网融合等措施,把警网共治临时党支部、基层警务室、共治工作站“端”到居民家门口,打破了社区警务和社区网格之间的壁垒被,形成了“党建引领、末端智理”的坚强堡垒。
永荣小区建成已有十余年时间,此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业主与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物业与业委会之间矛盾不断、纠纷频发。为保障小区平安稳定,一方面,社区民警围绕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等方面内容对小区进行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一方面由业委会、物业、专职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13人共同组建调解队伍,综合调解小区邻里、物业、家庭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由小区内“三官一律”人员、专兼职网格员组建平安法治宣传队,围绕小区当前出现的高空抛物、消防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电瓶车出入楼栋飞线充电等高发突出问题进行专题法治宣讲和“送法入户”活动;由业主代表、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组建群防群治巡逻队伍,义务开展治安巡逻。再一方面,由物业保安、楼栋管家人组成“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添置了钢叉、盾牌、警棍等安防器械并多频次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大大提升了小区自救和互救能力。
谭滔介绍说,网格员和社区民警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奔赴,通过警网融合机制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有力支撑,构筑起群防群治、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基层末端治理格局。
宣传预防
织密网格安全体系
社会治理,预防在先,治于未发。在宝城寺社区,“警网”力量已经全方位覆盖到辖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宣传。他们深入住宅小区、企业学校,通过举办反诈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案例分析等形式,挨家入户上门宣传防诈骗知识,提高群众的反诈意识,同时利用网格群及时发布反诈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防范新型诈骗手段并做好自身隐私防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宣传防范无死角。社区综治专干刘世彬在一次入户宣传反诈知识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寰宇世家小区一居民将拆开的快递包裹包装盒随意丢弃在家门外的过道上,刘世彬赶紧敲门。“拆了的快递包裹包装盒,如果要扔掉,就必须要把面单撕下来处理了或者把面单上的收件人、手机号码等信息涂抹掉,不然被别有用心的人捡走并非法获取了这些信息,在今后就很容易造成‘快递丢件’‘购买违禁物品被警方查扣’等新型诈骗骗局,很容易上当受骗。”刘世彬耐心的向业主李先生解释到。“只想图个方便,随手把盒子扔到屋门外,万万没想到可能还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盯着这些不起眼的快递盒子,现在想起来很后怕,幸亏小刘及时给我们宣传这些知识,不然真的上当受骗了,后悔都来不及。”李先生说。
社区民警、网格员联合处置占道经营商户矛盾纠纷。
强化感知
闭环快处矛盾纠纷
“有人要跳楼!”6月17日8时许,昌州街道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接到网格员反映,荣昌某中学初一学生吕某某站在自家楼顶欲跳楼轻生。指挥中心立即触发警网共治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启动警网融合联调联处机制。短短5分钟内,社区民警、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相继抵达现场,通过协同疏导稳控危机局面,最终将吕某某劝离危险区域并成功解救,避免了一起悲剧事件的发生。
事后,街道联合派出所、社区、学校等溯源矛盾根源,摸清吕某某产生跳楼轻生的意念系因养母女关系淡漠、生父母拒接抚养等因素有关;了解前因后,昌州派出所依托警务协作平台联动异地警方,破解跨区域调解难题,与吕某巧亲生父母、养父母建立“矛盾化解—回访帮扶”链条,通过持续跟进户籍迁移、心理辅导等方式,确保隐患不显现,矛盾不反弹。“在‘警网融合’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构建‘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机制,精准洞察隐患、闭环处置问题,对每一个事件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预案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精准、更详实的处置决策参考,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昌州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吕建锋介绍说。
网格员宣传快递包裹个人隐私保护知识。
特事特办
服务群众急难愁盼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服务群众是“警网融合”的集中出发点,带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是“警网融合”的最终落脚点。为了给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昌州街道按照“五融合”标准,建设6个标准化警务室,可“一窗通办”临时身份证明等12项高频业务。同时,社区民警与网格员还主动上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办理户籍业务、证件补办等事项,在办理过程中,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共主动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满意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此外,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端午小长假”和大型文化演出体育活动现场,昌州街道以“警格+网格”力量牵头,全面联合辖区“N”的力量,在景区景点、高速路口、高铁车站设立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咨询指路、寻人救助、物品代管等多项服务,成为了街头巷尾一道充满温情的风景线。问需于民、聚力于众、取智于民、议事于众。正是在“警网融合”的有力带动下,昌州街道居民们成为了亲仁善邻的“一家人”,大家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参与家园建设、参与民主共商,逐渐形成了共促共建、共治共享的“一起来”新格局。
从“指尖”到“心间”,从“网上”到“线下”,今年以来,通过“警网融合”、警民联调,昌州街道全域共化解矛盾纠纷760余起,化解率达96%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昌州街道党工委书记皮荣刚表示,下一步,昌州街道将持续推动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利用基层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研发和建立更多动态场景,构建“民情感知网、宣传预防网、联动处置网、邻里互助网”,引入和运用更多精准处置机制,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水平,广泛激发居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以网格的“小平安”构筑基层的“大平安”,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