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镇议事长亭一角。
盛夏的梁平区云龙镇龙溪社区,青瓦白墙的院落里飘着辣椒香,议事长亭内讨论声此起彼伏。近年来,云龙镇创新打造“渝里乡商·龙门商事”协商机制,通过搭建多元议事平台、健全监督体系、激活群众参与,推动基层治理从“干部拍板”转向“群众共商”,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400余件,获评全区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据了解,云龙镇辖13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8万人,因三峡移民、征地搬迁等历史原因,矛盾诉求多元。如何让群众“有话能说、有事好商”?该镇构建镇、村、组三级议事体系——
在镇级,党委牵头制定《议事协商规则》,每月召开专題会议统筹资源;在村级,打造“龙溪议事堂”“沙垭垭民生茶吧”等13处特色阵地,推广“党建+法治+院落治理”模式;在组级,依托院坝会、微信群征集意见500余条。“以前开会都是干部讲,现在人人能发言!”龙溪社区居民王嬢嬢指着墙上的《协商权责清单》说。
“污水管网改造从提议到完工只用了18天!”龙溪社区干部邓小波提到的效率提升,得益于“七步议事、三事分流”工作法。该镇将议题分为“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三类,按“征集一分选一协商一落实一评价”七步闭环处理,并引入法律顾问前置审查。
为持续释放发展动能,该镇通过协商激活资源要素,推动实施现代林业展示园、高速路出口停车场电车充电等项目,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项目后续配套设施,跨组协商解决狮子山300余亩退耕还林地流转事项,集体经济收益增加6万元,提供常年就业岗位100余个,实现清廉建设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
协商机制不仅化解矛盾,更激活发展活力。云龙镇通过议事协商推动建成龙溪河蔬菜公园、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道“龙溪鱼街”“蔬香路”“龙溪要街”等特色产业带。“走,到云龙吃鱼!”已成为周边游客新潮流。
下一步,云龙镇将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打造“渝里乡商·龙门商事”基层议事协商特色场景。同时挖掘更多促进议事协商的应用场景,如探索家、校、社合作等,助力打造云龙“一园两带”(龙溪河蔬菜公园、明月山系稻油轮作产业带、高梁山脉经果林彩林观光带)全域画卷,为建设“新和富美”梁平贡献云龙力量。(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