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重庆7月12日电(邵以南)“立足西部,展望未来,走好低空经济的‘高飞之路’,需要我们以技术创新打破壁垒,以场景拓展激活效力,以区域协同共筑生态。”新华网总裁、新华网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申江婴表示。7月12日下午,作为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的新华网“飞阅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举行。与会嘉宾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推动低空经济跨越式发展之道。
论道:洞察产业趋势
自2024年起,“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强链条、广融合、深辐射”的产业特性,正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新赛道,也是激活西部地区发展动能的强劲新引擎。
低空经济方兴未艾,未来五年如何“进击”?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惠铮,提出6点建议:强化政策协同与法规完善,加强低空装备管理与技术创新,加快构建低空运行规则与管理体系,优化空域资源与基础设施保障,拓展市场应用与健全管理,筑牢低空经济安全底座。
7月5日10时10分,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的果园里,村民摘下青翠饱满的巫山脆李。一只黑色机器狗迈着“哒哒哒”的步伐,带着脆李“扬长而去”。10时18分,机器狗抵达邮政寄递点,巫山脆李被打包装箱,等待换乘无人机。10时23分,装载着上百斤脆李的无人机“空中运输队”起飞,10时30分左右抵达巫山机场集货点。机场停机坪上,一架“脆李航班”正待起飞。
参与这场脆李出山“接力赛”的无人机,来自联合飞机集团。“我们通过和中国邮政的货运包机进行‘空空联运’,巫山脆李当天下午就可以出现在南京、上海等东部城市的超市货架上,效率较以往提高了17倍。”联合飞机集团副总裁孙立业说。
在崇山峻岭的西部,无人机正在重构物流生态。孙立业建议,企业和地方加强合作协同,聚焦城乡发展的新需求挖掘、开拓更多新场景,让低空经济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低空产业联盟发布《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提出了“五方三层两体系”构建原则,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学军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运行场景、运行模式、可接受安全水平、所需能力、技术选取、系统验证、迭代优化等多个维度,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总体建设思路需要遵循科学实践路径,多方协同、逐步推进,确保方向的正确、可行。
赋能:促进产业交流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在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成果丰硕,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新华网作为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全球互联网传播与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传媒+产业”优势,联合产、学、研、用多方,发起“飞阅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赋能行动,以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高端交流协作平台为宗旨,从“信息服务 全球传播”“资源对接 培育孵化”“智库支撑 生态建设”等方面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并成立了低空经济研究院,致力推动产业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大会期间,新华网“飞阅中国 低空领航”全国行走进重庆正式启动。据了解,“飞阅中国 低空领航”全国行依托新华网的资源整合优势,搭建政企沟通、行业交流、产业协作的高效平台。活动行程覆盖全国,积极推动当地低空经济产业资源对接与创新发展。
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层出不穷。在超级发布会和低空经济群英汇环节,江苏昆山市交通局、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电子政务和大数据中心、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云洹网联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中电信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通过主题发布、圆桌对话等形式,分享“上新”低空经济技术、探索应用场景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