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作品展直播现场。
参展团队大合影。
5月29日,“媒融万物·第四届融媒体新闻作品展”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多名传媒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聚焦参展作品,与学生团队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本次作品展还通过“边学习边操练”的创新模式,在专业直播间进行了首次线上直播。
24级专硕·火红笔锋团队采创的《百桥之父,圆梦山城》,揭秘重庆桥梁建造历程;24级专硕·声浪加团队采创的《背篓人间》,搭乘48.5公里专列探寻背篓菜农承载的山城生计;24级学硕·第一线团队采创的《带你最后一次拥抱世界》,纪录了重庆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搭建的生命之桥。在本科22级新闻班学子采创的融媒体作品中,时代棱镜团队的作品《文物医生》,记录大足石刻千手观音8年修复故事,展现了文物保护的匠心传承;观潮团队采创的《朝夕“裴”伴》,则聚焦重庆市福利院来了个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裴裴”,探寻科技背后的人文关怀。
“这些作品选题丰富多元,采创视角深入民生百态、公益温情、文化艺术、AI科技等领域,实现社会热点与新闻采拍的全覆盖,推动了融媒技术与内容创意的深度融合。”作品展总策划、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作家红尘说。
据悉,该校自2021年率先在重庆高校开设《融合新闻报道实务》课程以来,创新采用“导师制+项目制+竞赛式”教学改革模式,对标主流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与发布流程,对标“大学新闻奖”和“中国好创意大赛”,在48/64学时的实务教学中,引导本、硕学生通过选题策划、外采外拍、创作制作与包装发布四大环节,来完成新闻故事、人物访谈、专题报道等融媒体产品的全流程生产,切实提升了新传学子“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培育实效。
课程组负责人红尘教授说,本次作品展不仅是师生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文学与新闻学院新传教育主动拥抱融媒变革的生动实践。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教改模式,学院为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范本,助推了新闻教育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培养适应融媒时代需求的全媒型实务型应用型新闻后备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聂晓玉 毛阿依/文 段蕊 韩书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