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江津区油溪镇,江水碧波万顷,白鹭翔集翩飞,展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上午8点过,长江重庆江津段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连忙招呼大家登上渔船,向江对岸的人工鱼巢驶去。
测量水温、记录产卵情况……沿着鱼巢绕行一圈后,发现“产房”一切正常,刘鸿和同事这才放心。正当他们驾驶渔船向下一个鱼巢进发时,江面上突然传出清脆的拍打声,只见鱼儿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欢跃嬉戏。“自从鱼儿栖息地得到保护后,现在时不时就能看见鱼翔浅底的喜人场景。”说起近年来母亲河的变化,刘鸿侃侃而谈。
一组监测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的鱼类资源迅速恢复,与2018年相比,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及数量显著增加,其中野生保护动物长江鲟从2尾增加到286尾;胭脂鱼从3尾增加到122尾。
珍稀特有鱼类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刘鸿们”的共同守护。
建鱼类栖息地
珍稀特有鱼类数量增加
“与其他国家级保护区相比,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有两大特点。”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张迅瑞介绍,一是空间开放,二是人类活动频繁。因此要保护好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保护好鱼类的栖息地,其中,人工鱼巢是重要手段之一。
53岁的刘鸿是江津区油溪镇人,从小在江边长大,对长江和鱼类有着深厚的感情。10年前,他组建了长江重庆江津段鸿鹄护渔志愿队,并当选为队长,投身到长江鱼类的保护中。
“人工鱼巢是一种仿生态产卵设施,它通过模拟天然水草生长环境,为鱼类提供繁殖、生长、索饵等场所。”刘鸿说,每年3到6月是鱼类产卵期,通常情况下,鱼儿会将卵产在江边岩壁的青苔上,但因其附着力不强,被水流冲散后会大大影响成活率,修建人工鱼巢就能解决这一难题。
每年2月底,刘鸿将水游草捆扎成束,接着把一束束草用竹框架固定起来,再将一个个竹框架投入江中,用竹竿连接成网格,人工鱼巢就建成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鱼巢面积约50平方米,5—8个鱼巢组成一排,再通过竹竿连接形成大型矩形鱼巢群,蔚为壮观。
“搭建人工鱼巢并不难,关键在于后期的巡查和管护,比如开展产卵水温监测、产卵周期观测、鱼卵成活率监测等。”刘鸿说。
今年3月,因上游一水电站突然检修,以致下游水位上涨了2米多,造成部分人工鱼巢受损,冲毁的人工鱼巢还造成航道航标的移位。无奈之下,刘鸿赔偿了1万元修复航标,同时花了3万元对人工鱼巢进行了重新修建。
如今,刘鸿每年要修建3万平方米的人工鱼巢,为保护区(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数量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防+人防
非法捕捞无处遁形
今年2月的一天,江津区长江干流几江四牌坊段,有钓鱼爱好者在江边垂钓。
当天下午4时55分04秒,江津区几江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突然响起“嘟嘟”的提示声。
“我是几江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长江干流几江四牌坊段,发现有钓鱼爱好者在钓鱼,请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前去巡查。”
接到预警提示后,正在附近巡逻的李熙旺和同事立即赶往事发现场。经过现场取证、劝导教育,一起非法垂钓的案子得到及时处置。
从接到预警提示到完成巡查处置,整个过程仅用了10多分钟。执法效率提高的背后,得益于近年来全市探索建立的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利用这套系统,执法人员不再依靠蹲守发现线索,而是通过摄像头实现24小时视频取证、主动报警,然后根据报警信息迅速到现场核查、处置。
“这套系统,提高了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和效率。”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胡代兰说,该系统集视频监控、AI智能识别、预警推送、指挥调度功能于一体,主要由前端监控、视频AI算法、业务软件平台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前端监控主要指摄像头。摄像头具备红外夜视、光学透雾、激光补光、自动雨刮、自动巡航等功能,无论白天、晚上还是晴天、雨天、雾天,都可以对江面及岸线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另一方面,摄像头依托AI图像识别算法模块,可以自动识别和主动预警,识别准确率高达99%。
“当摄像头抓取到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后,后台会自动派任务给负责相应河段的网格员。”她介绍,网格员手机上会接收到时间、地点、事件类型等信息,并且还附有一段10秒钟的取证视频。如果网格员5分钟内没有响应,就会接到提示电话。如果10分钟内仍没有响应,系统就会将信息发送给上一级网格员,使渔政违法行为及时得到处置。
如今,通过“技防+人防”,非法捕捞无处遁形,违法案件已从过去一天10多起降到如今几个月1起。
全社会参与
保护珍稀特有鱼类成共识
保护区(重庆段)覆盖江津等4个区18个镇街,面积达8584公顷,其中江津段的面积就占了八成以上。因此,江津区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让人人都成为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者、宣传者。
51岁的余现梅是几江街道四牌坊人。5年前,她加入了当地志愿者服务队,负责辖区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与宣传、非法垂钓行为的劝导等。
余现梅告诉记者,《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政策有上百条,只有烂熟于心后,才能在志愿服务中游刃有余。
“经常是记住了前半句,又忘了后半句。”余现梅说,她只有靠抄写来增强记忆,一遍不行抄两遍,两遍不行抄三遍,有时甚至抄到了深夜。靠着这个笨办法,余现梅才把100多条政策背得滚瓜烂熟。
记住政策只是第一道难关,她还必须面对制止非法垂钓行为这另一道难关。
余现梅说:“由于没有执法权,仅凭志愿者身份,一些违法者根本不拿你当回事。有一次,一位钓鱼爱好者正在江边非法垂钓,我上前制止,不料,却遭到对方一顿辱骂。”
为了制止非法垂钓行为,余现梅总结了一套“一二三四”工作法。一是用手机将其违法行为进行收集取证;二是上前拉家常;三是进行政策宣讲;四是遇到不听劝的违法者,便向附近的执法队员报告。一套“组合拳”下来,余现梅劝导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几江大桥南桥头到北固门,全长近2公里,这是余现梅一天单边的巡护距离。如今,在她的影响下,有十多位姐妹也加入到志愿队。她说,“现在非法垂钓、捕捞的人少了,大家都达成了保护‘水中精灵’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