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在重庆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21 16:18:28
来源:新华网

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在重庆举行

字体:

“应急使命·2025”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在重庆举行。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5月21日电(刘磊)5月20日,“应急使命·2025”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在重庆举行。本次演习是首次在长江上游举办的国家级、流域性、综合性防汛抗洪演习。

  演习在合川区设主演习场,在渝北区、忠县、巫山县设分演习场,模拟7月下旬长江上游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经多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过境洪水叠加本地历史罕见极端暴雨,导致断路断网断电、山洪地灾、水库出险、隧道塌方、车辆坠江、地铁内涝,货船打流、厂房爆燃等多点多灾并发的情形。

  演习采取多层级指挥中枢动态推演、情景嵌入和抢险救援实战相结合的方式,设置统筹指挥与防范应对、洪涝及其次生灾害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3个阶段15个应急处置场景。共投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和基层力量等2000余人,动用直升机、重型挖机、两栖作业车、边坡监测雷达、前突通信指挥车等各类“高精尖”设备装备约1900台(套),展现了“乡镇先期处置、区县常态应对、市级专业攻坚、国家队重点支撑”的梯次力量体系。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习全流程嵌入数字化指挥逻辑,以“数字应急”综合应用为整体“骨架”,以“自然灾害智防”应用为运转“脉络”,以“数字应急·智救”应用为指挥“大脑”,整合暴雨洪涝、危岩地灾、工程设施等风险监测实时数据,依托洪涝灾害、工程险情等数字孪生模型技术支撑,构建全域可视化“数智战场”,通过全要素数据汇聚、智能算法辅助决策,实现应急信息秒级流转、灾害态势三维呈现、资源调度精准匹配,有效破解了传统指挥体系中信息滞后、决策无据等痛点难点。

  针对断网、断电、断路等极端灾害场景,演习运用自组网络技术和一体化应急叫应终端、前突指挥车、卫星便携站、370MHz数字集群对讲机等装备矩阵,快速搭建“公网保底、专网专用、卫星补盲”的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实现到达现场后5分钟回传图像、10分钟恢复通信能力。同时,调集直升机、机械化桥梁、大口径水平钻机、水下机器人等“硬核”装备集群,形成“水陆空协同、多灾种适配”的立体化救援能力,验证了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和极端条件下应急救援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以数字赋能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重构、机制重塑、流程再造,构建起“统、防、救”全链条防御体系与“市—区县—镇街—村社—网格”五级责任网络,推动灾害风险防范从碎片化应对,向系统化防控转型,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演习动用直升机、重型挖机、两栖作业车、边坡监测雷达、前突通信指挥车等各类“高精尖”设备装备约1900台(套)。新华网发(周旋 摄)

长40米的动力舟桥横跨水中,它既是转移受灾群众的“方舟”,又是运送重型救援装备的“大桥”。新华网发

参与演习的水陆两栖挖掘机。新华网发(朱梓宁 摄)

演习展现了重庆“水陆空协同、多灾种适配”的立体化救援能力。新华网发

演习现场。新华网发(李明 摄)

此次演习采取多层级指挥中枢动态推演、情景嵌入和抢险救援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全流程嵌入数字化指挥逻辑。新华网发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