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解放碑的繁华闹市,一座独特的建筑矗立在眼前,斗拱设计、红色外观、方形 棱柱……这就是重庆的文化地标、艺术的会客厅——重庆美术馆,年接待观众约40万人次、举办公教活动100余场。
近年来,在文化强市建设的集结号中,重庆的国有公益性美术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不少区县都建有美术馆或艺术空间。
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让重庆的国有公益性美术馆再上新台阶?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新风尚,美术馆成“文化会客厅”
近日,在重庆美术馆,“松辽春韵 长白秋歌——全国艺术院校名家绘吉林作品巡展(重庆站)”“多彩巴蜀——第四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美术作品展”两个大展同步展出。
“松辽春韵 长白秋歌——全国艺术院校名家绘吉林作品巡展(重庆站)”共展出全国艺术院校名家描绘吉林的近120件作品。这些作品或描绘了吉林雄奇壮阔的自然山水,或展现了吉林的时代风貌,或呈现了吉林的风土人情。
“多彩巴蜀——第四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美术作品展”展出了川渝两地艺术家的147件(组)作品,分为巴蜀文化遗产、巴蜀城市景观、自然与人文景观、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和村镇建设五大板块,展出的每件作品都可视为一条隐形的文旅线路。
用艺术点亮城市,用展览汇聚人气,用文化赋能地方发展……事实上,这已是重庆美术馆的常态。
一直以来,该馆以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艺术殿堂为目标,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开馆至今共举办展览300余场,接待观众300余万人,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并荣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入选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
近一年来,该馆就举办展览50场、公教活动100余场,接待观众约40万人次,其中“画笔下的重庆志——重庆美术馆馆藏风景画研究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卢禹舜中国画展”“孟祥顺中国画展”“守护好一江碧水——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等全国名家展,也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王琦美术博物馆同样吸睛无数。今年以来,该馆已先后举办“跨越世纪——徐子维 徐炜国画展”、“南华村48号的故事”历史文献及作品展、“春之灵,意之彩——华夏意象思潮联盟艺术展”等展览。
此外,合川美术馆、北碚美术馆、渝北区碧津美术馆、大渡口区美术馆等馆,也不时举办各类展览,推动重庆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卡一个地方,不只是风景名胜、人文古迹,还有美术馆。这里不仅与‘美’最近,也是了解一个地方文化艺术的窗口。”在重庆美术馆,来自北京的游客张欣称。
在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如今逛美术馆的观众已不仅仅是本地市民,“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美术馆已然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带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外表显眼,场馆利用率待提升
作为拓展大众艺术视野、提升审美素养的公共场所,近年来,我市各级美术馆推陈出新,在建、藏、管、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正促进“艺术化”的新生活方式成为日常。
但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美术馆存在“虚胖”现象,即美术馆项目体量庞大、占地广阔,建成后却难以有效利用,常设展厅少,展览更新少,展陈水平低,且长期运营对地方财政造成了较重的负担。
如某区县,其美术馆以不规则的银白色建筑主体矗立在嘉陵江畔,外观极具现代感、设计感,内部则设有入口大厅、常规展览厅、精品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典藏陈列室、阅读空间与办公用房等,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然而,美术馆不少空间处于闲置状态,连室内停车库的地面都积起了厚厚一层灰,所停车辆寥寥无几。
除了场馆利用率低以外,我市一些美术馆还存在如下问题——
人才短缺。一些美术馆受编制、待遇等因素影响,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导致策展、研究、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匮乏,进而造成展览策划水平不高、活动组织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展览内容和形式单一。一些美术馆的展览往往集中于传统艺术形式和主题,缺乏对当代艺术、新兴艺术家作品的关注,内容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展览形式较为传统,互动性不足,不能提供良好的观展体验。
定位与宣传模糊。部分美术馆对自身定位不明确,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且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策略和渠道,展览信息难以触达目标观众群体。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美术馆建设年代久远,设施陈旧,空间布局不合理,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如交通不便、缺乏餐饮和休息场所等,影响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多方面发力,提升美术馆的专业水平
重庆如何推动美术馆事业再上新台阶?
重庆美术馆馆长、重庆画院院长王发荣表示,当前重庆美术馆正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新动力,具体举措包括——
以项目储备为抓手,着力构建“一馆两地多点”公共美术馆建设体系。“一馆两地”是指在运行好重庆美术馆现址的同时,推动新馆建设;“多点”指通过“总分馆制”,与区县公共美术馆实现互动。
以品牌塑造为抓手,推动构建美术馆(画院)专业学术体系。即以主题美术创作为重点,构建覆盖全市的美术创作人才体系;以品牌展览为重点,通过展厅与活动引领公共美术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全国名家邀请展等项目,提升美术馆公共服务品质;以研究为基础,通过个案引领美术馆典藏体系建设,力争每年新增藏品100件以上。
以市场主体培育为抓手,推动构建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系。即通过文创和艺术品大市场的运行,促进事业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艺术考级,引领公众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认为,推动重庆美术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各级美术馆还可在展览品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发力,如加强学术引领,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策划推出具有学术深度和文化内涵的展览;与国内外知名美术馆、艺术机构合作,引进高水平的展览和艺术作品,以及推动重庆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丰富公共教育活动,开展讲座、工作坊、亲子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庆各级美术馆可加强与艺术院校等单位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美术馆专业人才,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策展人、艺术家、研究人员等到美术馆工作,提升美术馆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