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前线堡垒”,那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是守护健康的“隐形长城”。在重庆市渝东北地区的巫峡大地,筑牢健康防线的使命从未松懈。
扛起这使命的,便是巫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巫山疾控”)。近年来,巫山疾控坚持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持续强化传染病监测、公共卫生培训与督导、健康教育宣传等重点工作,全面增强疾病防控能力,交出了一张切实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优异答卷。
全覆盖,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监测
每年4-10月为蜱虫活跃期,也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期。近日,巫山疾控到大昌镇黄林村、龙早村等地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科学监测,我们掌握了本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媒种类、密度、季节性消长和带毒情况。”
巫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
近年来,巫山疾控对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重点传染病监测防控工作不断加强。据悉,巫山2024年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与2023年同期比:发病率下降30.83%,死亡率下降43.89%。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监测登革热媒介伊蚊,巫山疾控在龙门街道、巫峡镇、骡坪镇、两坪乡各设立1个监测点,用布雷图指数法开展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在高唐街道望霞公园林间设立成蚊的种群和密度调查监测点,用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虫叮咬指数,降低了发生本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
学校等重点场所也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巫山疾控负责人介绍,为加强卫生和教育部门联动,提前控制苗头聚集疫情,巫山疾控每日统计分析学生、幼托儿童及教师传染病发病情况及苗头聚集疫情,并在学校卫生工作群进行通报,便于各学校及托幼机构管理好患病学生。
抓细节,从严压实疾控督导责任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要注意纸质卡与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信息的一致性。”在巫山2025年传染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艾滋病、性病、丙型肝炎防治工作会议上,巫山疾控分别就传染病诊断标准、报告中常见问题、聚集或暴发疫情现场处置等相关工作要求进行详细讲解。
这是巫山疾控压实全县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缩影。重任在肩,巫山疾控主动作为,坚持“培训+督导”双轨联动,织密织严疾控“防护网”。
近日,巫山疾控免规科、疾控科、健康教育科、结防科、卫生监督执法一队业务骨干分3组,对巫山26个乡镇、街道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督导。
巫山疾控对乡镇、街道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督导。
“通过督导检查,我们发现了传染病诊断报告不准确、漏报、人员频繁更换导致业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巫山疾控负责人表示,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不仅要求其限期整改,还会进行进一步跟踪评估。
同时,与各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双向沟通机制,强化培训力度,构建成长生态,打造韧性公共卫生防线。
重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4月7日至13日是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近日,巫山疾控在两坪乡仙桥村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活动。
巫山疾控在两坪乡仙桥村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活动。
构筑健康屏障,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近年来,巫山疾控把加强健康宣传当成工作锚点之一,坚持多途径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公益广告等,推送肺结核、麻风病、流感及水痘等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以及一氧化碳中毒、合理膳食、科学减重等科普知识。
线下,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进社区等健康教育活动,借助“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百千万志愿者”“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12·1艾滋病日”等主题现场宣传活动,把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同时,在进行现场监测项目时,对监测点周围的农户广泛宣传了传染病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知识。结合乡村振兴任务的开展,由驻村工作队在日常走访时,同步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
“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疾控队伍素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增强疾病防控能力,不断谱写疾控工作出彩新篇章。”巫山疾控负责人表示。(余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