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市大嫂”:为山区留守人员撑起一片天-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07 07:59:14
来源:重庆日报

“丁市大嫂”:为山区留守人员撑起一片天

字体:

  “小毛,到镇上买药买菜,没得车你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来接送。”4月30日,驱车20余公里,将18岁的毛永吉送至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镇中坝村熊迁坝的家中后,龚万竹、龚娅玲又细细叮嘱着,“你腿脚不方便,又是一个人,烧火弄饭要小心,莫烧着、烫着了……”

  车接车送、千叮万嘱,龚万竹、龚娅玲犹如对自己的子女般关照着毛永吉。

  其实,龚万竹、龚娅玲与毛永吉非亲非故。

  不过,龚万竹、龚娅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丁市大嫂”。如今,有200余名“丁市大嫂”活跃在丁市镇的田间地头,服务民生、扶老携幼、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一支队伍的诞生与壮大

  “丁市大嫂”的由来,要追溯到2022年8月。

  “当时统计发现,全镇有10名孤儿、25户孤寡老人、85户低保户、65户五保户以及25户因病因灾需临时救助的家庭。”一向热心肠且一直从事志愿服务的龚万竹、黄平、龚艳丽找到丁市镇党委书记舒桂江,建议由镇里支持,成立一个志愿服务团队,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等人员。

  “我们正想着结合基层治理,对这些群体给予更好的关心和帮助。”龚万竹、黄平、龚艳丽的建议与舒桂江的想法不谋而合,“丁市大嫂”由此应运而生,“镇里为‘丁市大嫂’划拨了一定的工作经费,并配置了一辆工作车。”

  虽然龚万竹、黄平、龚艳丽都能驾驶汽车,但地处武陵山脉的丁市镇以山地地形为主,10个行政村虽已通公路,但大多路窄难行,“丁市大嫂”迫切需要一名技术过硬的专职驾驶员。由此,开了30余年货车、驾驶经验丰富,如今赋闲在家又乐于助人的冉祥光成了“丁市大嫂”里的一名“男大嫂”。

  随后,“丁市大嫂”通过走访村组摸底排查、搜集资料,形成了一份全镇“三留守”人员的花名册,并商定对相关人员实行“五个一”爱心服务:每周一次微信或电话问候,时刻温暖人心;每月一次实地走访,面对面了解需求解决困难;每季一次送餐,保障基本生活送去关爱;每半年一次体检,关注身体健康普及卫生知识;每年一次生日祝福,增添生活仪式感拉近心灵距离。

  如今,丁市镇已将68名网格员、镇村党员干部、水电服务人员、志愿者、教师、医生等也纳入“丁市大嫂”团队,“丁市大嫂”成员从最初的4个人扩展至200余人。

  “闭眼之前,我就想再见见你们”

  让龚万竹没想到的是,“丁市大嫂”的首次上门志愿服务,就吃到了“闭门羹”。

  “金山村的朱习荣老爷子,九十几岁了,是个孤寡老人。”回忆当时的情形,龚万竹一脸苦笑,当时大家都穿着印有“丁市大嫂”字样的红色马甲,但老人根本不领情,扭身把门闩上。

  此时,随行的丁市镇卫生院医生陈娅隔着门与朱习荣聊了起来:“老辈子,我是卫生院的小陈,上周才来给你检查了身体的,你认得到我噻。”

  确认了陈娅的身份,朱习荣这才缓缓踱出门外:“是陈医生嗦,我以为是几个骗子。”

  有了第一次见面的“小插曲”,此后经过多次接触,朱习荣逐渐认可了“丁市大嫂”,逢人就说:“有事就找红褂褂!”

  今年春节前,自感时日无多的朱习荣最后一次拨通了龚万竹的电话,请“丁市大嫂”到家中陪自己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弥留之际,朱习荣握着龚万竹的右手,喃喃说着:“闭眼之前,我就想再见见你们……”

  “我也要像孃孃这样帮助别人”

  身为中坝村第七网格网格员的龚娅玲,于2023年2月成为一名“丁市大嫂”:“我有十几个便民服务群、基层网格群,老年人需要帮助一般直接打电话,年轻人需要帮助一般在微信群里说或私聊我。”

  患有癫痫的毛永吉就时常微信寻求龚娅玲等“丁市大嫂”帮忙。

  今年春节前,毛永吉烤火取暖时突发癫痫,不慎将右脚伸入火塘烫伤。

  不久后,龚娅玲在走访时发现毛永吉右脚烫伤处已溃烂,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丁市大嫂”不仅帮毛永吉申请了低保,还在此后4个月时间里,两天一次接送其到镇卫生院换药,风雨无阻。

  厂坝村黄某两兄弟是孤儿,弟弟还在上学、哥哥辍学,没有生活来源。

  龚娅玲等“丁市大嫂”多方打听,得知两兄弟的幺爷曾是一名乡村理发师,“我们就找到老人家,请他传授哥哥理发技术,帮助他自谋生路。”

  哥哥学成出师后,“丁市大嫂”又多方筹措,帮他在丁市场镇上开了个理发店。

  如今,哥哥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自食其力,还能帮助15岁的弟弟完成学业。理发之余,哥哥时常与人聊起自己的经历,对“丁市大嫂”更是感激万分:“有能力了,我也要像孃孃这样帮助别人。”

  “我们是‘丁市大嫂’的‘半边天’”

  200余名“丁市大嫂”,有一半多是冉祥光这样的男“大嫂”。

  对于自己被喊作“大嫂”,冉祥光一开始觉得别扭,如今却觉得挺光荣:“只要能帮助别人,喊哪样都行,我们是‘丁市大嫂’的‘半边天’。”

  在“丁市大嫂”中,冉祥光的“主业”是驾车。无论是接送老人到镇里、县里检查、就医,还是接送“丁市大嫂”走村入户看望“三留守”人员,冉祥光都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

  “这个工作车,接手的时候还是个新车,现在两年时间跑了快6万公里了。”总面积166平方千米的丁市镇,冉祥光几乎跑遍了所有的犄角旮旯。

  冉祥光的“副业”,是和龚万竹等“丁市大嫂”一起照顾“三留守”人员。特别是沙溪村双腿截肢的何某,更是冉祥光的重点照顾对象。

  “我们走访到他屋头的时候,就发现他瘫在床上,双腿感染,老婆跑了,屋头还有3个女儿。”“丁市大嫂”立即联系酉阳县人民医院,为何某做了双腿截肢手术,又帮其申请了低保。

  此后,冉祥光等人每周去看望一次何某,“带些生活用品去,帮他擦拭身子、更换衣裤。”

  在冉祥光看来,无论男女,只要加入“丁市大嫂”这个群体,就要24小时在线,当好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统计数据显示,仅2024年,“丁市大嫂”就走访慰问特殊群众3000余人次,调处各类纠纷和隐患300余起,调处率与满意度均达100%。(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纠错】 【责任编辑: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