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求恩医者”神经外科专家吴南:创新精准微创技术体系 潜心守护患者健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5/06 17:17:02
来源:重庆市人民医院

重庆“白求恩医者”神经外科专家吴南:创新精准微创技术体系 潜心守护患者健康

字体:

  近日,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南荣获“白求恩奖章”。从医30年来,他始终尽心竭力献身医疗事业,并不断钻研、突破新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神经外科技术难题,帮助成千上万名患者重获健康。

  天生的挑战者,立志突破医学难关

  怀揣着对医学的无限热忱,吴南顺利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开启了自己的医学梦想旅程。

  为什么会选择主攻神经外科?吴南说道:“我天生就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也喜欢运动,精力旺盛。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听很多人说神经外科是最困难、风险最高的专科,于是我立马就决定报考神经外科的研究生。”

  吴南介绍称,神经外科被业界称为“在生命的禁区走钢丝”,其难度和风险系数可想而知。“人的脑部结构复杂、可操作范围小、吻合难度大,且还有错综复杂的中枢神经体系,因此对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非常高。每当我努力通过自己的手术技术成功为患者解决问题时,就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大夫?“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第二,努力在技术和操作层面进行提升;第三,在精神层面,要有单纯的内心、沉稳的心态,以及忘我的境界。”吴南表示。

  创新精准微创技术体系,大脑里“一战定乾坤”

  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对于医院的硬件条件和操作医生的技术、经验等要求都很高,因此被誉为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其中,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边界不清、侵袭性生长的特性,治疗难度大。在手术过程中,想实现切干净肿瘤的同时不损害大脑功能区,简直是难上加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我们前后用了20多年不断积累、钻研,考虑到胶质瘤侵袭性生长特性,创新应用多光谱、偏振光谱、太赫兹、光动力治疗与生物电场等新型多模态物理技术,并结合脑功能区定位、白质纤维成像、术中唤醒等方法,终于解决了肿瘤与功能区术中边界识别、残留肿瘤细胞减灭和肿瘤颅内进展控制三大难题。”吴南介绍。

  近十年来,他成功治疗了2000余例脑胶质瘤患者,其研究成果被《脑胶质瘤治疗指南(2022年版)》引用,研发的医用太赫兹诊断仪入选第九届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新型多模态物理技术在脑胶质瘤精准诊治中的创用”成果获202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更是成为重庆市脑胶质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还获得了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重大课题。

  此外,吴南还致力于推动神经内镜技术突破亚专业壁垒,探索建立了全内镜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体系。

  “神经内镜是一个很好的微创工具,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难题,我们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包括技术瓶颈、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器械的改进等。”吴南介绍,借助先进技术,他累计完成545例四级微创手术,并达到零死亡、患者术中输血率低(仅为0.55%)、平均住院日短(仅为8~9天)的效果。

  为了造福更多患者,吴南除了在科室内开展大规模的学习培训,还花了2年时间带领团队深入基层,通过讲课、查房、手术带教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升基层神经外科医疗服务能力。

  临床、科研、人才建设全面发展

  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5年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在临床工作、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提升。

  “我是2020年带着团队来到医院,科室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年手术量已达到1500台。”吴南介绍,“除了临床工作,其他方面我们科室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科研方面,始终坚持与临床紧密结合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研究出在高压氧状态下可使肿瘤的化疗增敏、研发出一些微创手术的特殊器械等等;人才建设上,科室现在的医生团队博士生8人,研究生学历构成达93.7%,我们还从海外引进了一些人才,团队实力提升。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培养出自己的国家级人才。”

  吴南表示,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身为白求恩医者还应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对科室人才团队的培养、对基层医生的帮扶、推动技术的推广等。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自己能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身体力行地践行白求恩精神。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