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重庆三峡银行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从2022年到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从46.06亿元增至52.21亿元,净利润从11.96亿元增至13.23亿元,均保持连续三年正增长。
据报告,2024年该行积极打造“财富三峡”品牌,多措并举提升公司金融、零售金融、普惠金融、贸易金融、数字金融、资金运营等业务发展质效,推出了“财富存”“尊享贷”“惠企贷”“取水权预质押融资贷款”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品牌,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在推动公司金融业务提质增效方面,报告期内,该行聚焦成渝“双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向59个市级重大项目提供融资88.3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投向成渝“双城”区域的贷款余额1282.63亿元,较年初增长26.59%;积极服务“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向35个重点制造业项目提供融资4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39.13亿元,较年初增长24.33%;积极服务“416”科技创新布局,创新推出“新质贷”,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融资,截至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10.96亿元,较年初增长43.70%。
同时,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服务三峡库区转型发展。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投向库区的贷款余额为584.16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主动融入“三攻坚一盘活”改革行动,助力国企降本增效;持续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地方国企融入“保交楼”行动,助力地方国企债务化解。
在推进大零售转型发展方面,报告期内,重庆三峡银行启动个人客户数字营销平台建设,深化个人客户分层分级营销运营,其个人客户数达到306万户,储蓄存款余额1328.55亿元,各网点平均增长达到2.8亿元。
在消费金融数字化信贷转型方面,该行全年消费贷款发放56.52亿元,较年初增长24.23亿元,增幅75.04%。其中,“尊享贷”成功入选市委金融办评选的第二批“经济·数智金融服务”应用示范产品,贷款余额超30亿元,较年初增长24.85亿元,增长超286%。
在写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方面,该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服务重点领域、丰富金融产品,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32.96亿元,客户数净增857户,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度降低0.43个百分点。加大对制造业、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7.0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2.35亿元,普惠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5.19亿元。
同时,大力发展数字普惠业务,数字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5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50%。重点产品“惠企贷”余额突破11亿元,“商户贷”累计服务客户近5000户。其自主创新推出“新质贷”,联合开发的“渝链贷”已嵌入重庆市33条产业链。深度聚焦区县“一主两辅”产业,成功推出数字普惠批量业务,已落地南川竹笋、奉节中药材等10个特色产业批量业务。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重庆三峡银行持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金融支持力度,报告期内,西部陆海新通道项下表内外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25%。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通过备用信用证助力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为重庆经济建设引入境外资金活水,共支持本地企业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债4笔(包括2024年我市首笔中资实体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合计金额11.05亿元。
此外,该行积极融入数字重庆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推动力,重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强化金融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奋力开创本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重庆三峡银行表示,2025年将持续坚守城商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三个定位,聚焦落实“双城、‘双碳’、双循环”三大国家战略,奋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布局“大零售、大数据、大产业”三大领域,着力打造“研究型、创新型、生态型”三型银行,全力推动价值创造、市场竞争、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