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聊健康”。
黄褐斑,这一困扰众多求美者的“皮肤顽疾”,不仅是色素沉着的表象,更是遗传、内分泌、光损伤等多重机制交织的复杂谜题。传统治疗常陷入“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困境,而近年来,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黄褐斑的治疗正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美容皮肤科技术副院长王继文,从科学底层逻辑出发,深度解析黄褐斑的治疗新策略。
主持人:王院长,你好!
王继文: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黄褐斑被称为“皮肤科难题”,它与其他色斑(如雀斑、老年斑)有何本质区别呢?
王继文:黄褐斑之所以被称为“皮肤科难题”,关键在于它的发病机制比其他色斑更复杂。雀斑是遗传和日晒导致的表皮层色素增加,边界清晰。老年斑是角质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而黄褐斑是多因素交织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增加型皮肤病,不仅涉及表皮色素异常,还伴随真皮炎症、血管扩张和屏障受损。临床上,它呈现云雾状片状分布,边界模糊,治疗难度大,也更容易复发。
主持人:黄褐斑的形成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王继文:黄褐斑的发生其实是“内外夹击”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激素波动是一个重要诱因,比如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导致的雌激素水平升高,会直接刺激黑色素合成。其次,慢性炎症也是关键因素,皮肤屏障受损、反复摩擦或不当护理会引发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加重色沉。此外,紫外线暴露会激活酪氨酸酶,加速黑色素生成,并可能加剧血管增生。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让黄褐斑诱发或者加重。
主持人:针对黄褐斑的复杂机制,目前黄褐斑的主流治疗方案有哪些?
王继文:目前黄褐斑的治疗强调“分型分层”的联合策略,以皮肤功能修复为主,辅以黑素生成的干预,从根本上纠正局部皮肤的功能状态,恢复皮肤细胞的正常功能,治疗方案比较多样化。
基础治疗以修复皮肤屏障为主,使用含神经酰胺的医学护肤品来减少炎症触发。药物治疗采用低浓度氢醌、维A酸及糖皮质激素的“三联疗法”来进行协同增效。光电技术比如调Q/皮秒激光、射频,来进行靶向破坏色素颗粒,改善皮肤代谢功能。此外我们还创新了联合治疗法,整合光电、美塑疗法及中医内养方案(如V美净斑系列),来实现“治养结合”,长效抗斑与抗光老化。
主持人:许多患者尝试祛斑产品后反而加重,您认为哪些误区需警惕?
王继文:很多患者发现脸上突然长斑,第一反应就是拼命祛角质、用美白精华。其实黄褐斑更像是皮肤发出的“求救信号”。临床上常见患者因误区导致黄褐斑加重,其中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过度依赖剥脱性产品,如果酸、水杨酸等,虽然短期可能淡化色斑,但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炎症和反黑。
二是盲目进行光电治疗,未评估皮肤状态就接受激光,可能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
三是忽视防晒,紫外线是黄褐斑的重要诱因,必须做好物理和化学防晒。
四是追求速效,使用含重金属或激素的违规产品,导致不可逆损伤。黄褐斑的治疗需要耐心和科学管理,任何急于求成的行为,都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皮肤负担。
主持人:作为深耕该领域的专家,您在黄褐斑治疗中有哪些独到经验?
王继文:我们改变了以往“为祛斑而祛斑”的思路和方案,传统黄褐斑治疗以“打黑”为主,使用激光将“黑”打散,“黑”还会回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治疗黄褐斑以皮肤功能修复为主旨,以皮肤功能调理(热性光电)、冷性养护、调理黑素合成为主。从黄褐斑病理变化来分析黄褐斑发生的主因,发现是皮肤功能和机制出现了问题,不能有效抵御外界干扰。所以“祛黑”同时,更应注重“祛除黄”,恢复皮肤正常功能,让皮肤建立长效监督和清理机制,祛除制黑根源,重建皮肤代谢和免疫功能,调节黑素细胞至正常状态。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王院长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王继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