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聊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眼、白内障等眼部问题开始出现,部分患者甚至同时存在近视、老花、白内障等多重眼部问题。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普及,让患者告别了“白内障术后仍需戴老花镜”的历史,从“看得见”真正到了“看得清”。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华厦眼科医院白内障学科首席专家、副院长安晓巨,和我们一起聊一聊老花眼合并白内障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安院长,很多中老年人同时患有老花眼和白内障,这两种眼病有什么关系吗?
安晓巨:老花眼和白内障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发病机制不同。老花眼通常在45岁前后出现,随着年龄增长,由于晶状体弹性下降导致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近视力逐渐变差,但远视力基本保持不变。晶体密度继续增高,老花继续加重便发展成了白内障。两者先后发生,后期同时存在。
主持人:如果同时患有老花眼和白内障,该如何治疗呢?
安晓巨:过去,老花眼通常需要配戴老花镜来解决,然而随着屈光型人工晶状体,比如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出现,现在可以采用白内障乳化吸除手术联合屈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白内障手术同时解决老花眼的问题。即使患者白内障程度无或较轻,也可以选择手术。该技术的突破,对于深受白内障和老花眼困扰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目前,人工晶状体类型多样,患者该如何选择呢?
安晓巨:目前的人工晶状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只能提供一个焦点的清晰视力,通常选择看远清晰,术后需要佩戴老花镜来看近。
二、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看远和看近两个焦点的清晰视力,但中距离视力可能不够理想。
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看远、看中、看近三个焦点的清晰视力,术后脱镜率更高,视觉质量更好。
四、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从远到近的连续清晰视力,视觉体验更自然,但适应人群有限。
具体选择哪类晶体,需要结合患者的眼部情况、经济情况等综合考量,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值得选择的。
主持人:患者已经做过近视手术,是否会影响以后做白内障和老花眼手术呢?
安晓巨:虽然都是眼部手术,但手术的具体位置是不同的,近视手术不影响白内障的发生与治疗,做过近视手术的患者同样也可以做白内障手术。
与常规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做过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屈光度的测量计算会较复杂一些。医生会使用专门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力计算公式,提高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计算的准确性,所以建议大家选择丰富经验的医生和医院进行手术。如果选择的是ICL晶体植入手术,也不用担心,把ICL晶体取出,也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
主持人:进行白内障和老花眼手术是否需要住院,也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您能为我们解答一下吗?
安晓巨:为便利患者,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与效果,不少医院已经在推行“日间手术”,与住院手术相比,日间手术不仅能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能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医疗效率,成为治疗白内障和老花眼的优先选择。
“日间手术”是指具有适应症的白内障、老花眼病人入院、手术和出院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因特殊病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的,最多不超过48小时。
选择日间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不需要考虑住院带来的各种问题,只需决定做不做手术以及想什么时候做手术。手术全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术后门诊观察2小时,无异常即可回家。
主持人:如果只是出现了老花眼,可以做这个手术来矫正视力吗?
安晓巨:老花眼症状的初发期多在45岁前后,随着近距离阅读强度的增加,不少人在40岁左右就出现老花现象。最新研究表明近视力障碍的老花眼对生活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远视力障碍的近视眼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特别对于一部分处于40至60岁区间,对近距离视觉质量有较高需求,却尚未发生明显晶状体混浊的工作人群,往往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针对这一类人群,也可以通过屈光性晶体置换手术来矫正老花眼,如果同时伴有近视和散光,也可以一起矫正,年老之后也能够避免白内障的发生。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安院长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安晓巨:再见!